由於亞國人民未經流血,便擋下了被民主法治外衣包裹的獨裁統治,不少外媒也讚美這是「亞美尼亞的天鵝絨革命」。「天鵝絨革命」一詞源自1989年捷克斯洛伐克的抗議運動,當時捷克民眾成功終結共產黨長達41年的統治。由於這次政權更替並未引發大規模流血衝突,因此平和柔滑的天鵝絨也成了這場「革命」的象徵與代表。
在薩爾基相放開權力之後,反對派領袖、國會議員帕希尼揚(Nikol Pashinian)24日表態,願意出任國家總理。他在葉里溫召開記者會,強調「如果人民交給我這個責任,我願意出任總理」。42歲的帕希尼揚曾是亞國最暢銷報紙—《亞美尼亞時報》總編輯,他在這波抗爭中曾與薩爾基相會面、要求對方下台,兩人不歡而散後,帕希尼揚也被警方逮捕。
薩爾基相23日宣布辭職時,也特別提到:「帕希尼揚是對的。我錯了。」兩人處境與聲勢頓時逆轉。不過薩爾基相雖然放手,但帕希尼揚強調這場「革命」不會停止,除非人民達成了他們的目標。雖然亞國政府與反對派的談判25日登場,帕西尼揚說,他不會輕易放棄街頭路線。不過目前執政聯盟擁有過半的65席、在野勢力僅有40席,這場反政府運動要如何收尾,還要看各方的政治智慧與博弈。
這場亞國變局,當然也看在盟邦與作為昔日宗主的俄國眼裡。不過北極熊這次倒是平靜以對,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當晚就與亞國代總理卡拉佩蒂安(Karen Karapetian)表示「支持亞美尼亞人民」,但他也強調「有必要保證局勢不超出憲法範疇」。克里姆林宮則說「葉里溫的抗爭純屬內政」,發言人還在社交網站寫道:「亞美尼亞,俄羅斯永遠和你在一起。」
彭博社分析,這是因為俄國認為亞國抗爭基本上沒有「外國勢力介入」,也不是另一場扶植親美政權的「顏色革命」。就算新政府上台,亞美尼亞的親俄路線多半不會改變,俄軍在亞國的基地也不受影響。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諾特(Heather Nauert)則在推特上說,未來一段時間對亞美尼亞來說極其關鍵,希望各方都能在該國憲法的框架下積極行事,確保權力能夠和平轉移。
不過彭博社也注意到,俄國國會雖然被克里姆林宮牢牢掌控,一位俄國議員卻在亞美尼亞人民拉下總理後,在推特上這麼寫道:「沒有人想要讓同一個人帶領政府好幾十年。」對正邁向總計24年任期的普京來說,「亞美尼亞的天鵝絨」會是一記無需掛心的雜音,還是一次引發暴風的蝴蝶拍翅?
時間將會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