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毅觀點:世界經濟可能已經陷入一個結構性的病態

2018-05-03 07:00

? 人氣

經濟學家應該建構足以解決與診治當今亂象的新理論 

假如從基礎貨幣(M0)與物價關係來探討,這樣的反常現象可能會比較好理解:M0主要的組成是放在中央銀行的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所以嚴格說起來並不會直接對物價產生影響。然而,貨幣供給(M2)與物價關係的脫鉤,可能是因為非銀行業相關公司(證劵、資產投資管理公司或法人投資人等)的貨幣需求主要不是用於實體經濟活動的交易,而是為了調整投資組合裡的資產,例如現金與股票、房地產、債劵,也因此在過去十年裡,大量的貨幣供給後在很多國家可以看到所發生的現象是:各類資產價格飆漲,而不見物價明顯上升,也因此通膨率不見大幅上升。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不管是長或短期的通膨理論,在經歷過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10年後的今天,許多經濟相關的數據與經濟實證的結果顯示:短期通膨與失業率之間的高度相關性已經不似以往,並有嚴重被動搖的情況。明確來說,失業率的下降,不再有拉升短期物價上漲的動力,這意味著傳統的短期通膨理論也許不再適用與應用在當今的經濟現象。再者,貨幣供給量成長快速上升,也沒有看到長期的通膨率有同步的走勢,也證明這樣的關係可能不復存在了。這一切是說明世界的經濟可能早已經陷入一個結構性的病態,也因此經濟學家可能需要重新認真地思考許多所謂的理論是否還適用,並且應該積極地建構足以解釋與診治當今經濟亂象的新理論。

*作者為中華民國玉山菊元協會國際資深研究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