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為何你之前使用的抗焦慮(及戒除習慣)的方法會失敗?《鬆綁你的焦慮習慣》選摘(3)

2022-05-10 05:10

? 人氣

人經常碰到「習慣改不了」的問題。示意圖。(資料照,取自Pexels)

人經常碰到「習慣改不了」的問題。示意圖。(資料照,取自Pexels)

心理學家及治療專家發展出數種戒除壞習慣的策略,從焦慮、暴食到拖延都有。然而,這些方法是否有效,通常取決於個人的基因組成。幸運的是,現代科學可以解答某些古老方法是如何整合舊大腦和新大腦,並打敗壞習慣(無論你在基因方面運氣如何)。不過,首先讓我們回到前面說過的大腦模型。記得嗎?舊大腦會幫助我們生存。除了獎勵型學習,它還有另一招:盡快將學會的東西變成「肌肉」記憶。換句話說,大腦的結構就是要形成習慣,這樣才能把空間清乾淨,用來學習新事物。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想像一下,如果每天早上起床都必須重新學習如何站立、穿衣服、走路、吃飯、說話……你到中午就會累死了。在「習慣模式」下,我們能夠快速行動、不必思考,我們的舊大腦會跟新大腦說:「別擔心,我有辦法。你不需要把能量花在這裡,可以去想點別的。」我們的新大腦(例如前額葉皮質)之所以能演化出思考及規劃未來的能力,有一部分是歸功於這樣的勞力分工。

這就是為什麼即使你已經努力將它們寫出來,以前的習慣還是會持續下去。如果還有空間能塞得下更多垃圾,沒有人會想花費一個美麗的週末早晨待在家整理雜亂的衣櫃;只有在衣櫃已經滿到爆開來的時候,你才會被迫要清理它。你的大腦也是一樣,除非情況危急,否則它不會拋棄舊的東西。大腦中比較新的那部分,會把時間花在「更加重要」的事情上,例如規劃下一次的假期、回覆電子郵件、學習在這個瘋狂世界保持冷靜的新技巧、研究最新的營養潮流新知。

前額葉皮質除了負責思考及規劃未來之外,也是用來控制衝動的地方。舊大腦的運作是採取資源匱乏模式,它隨時都在擔心你會餓死。如果你看見一個甜甜圈,舊大腦會衝動地想要撲上去,想著:「熱量!生存!」你可能會想起新冠肺炎剛開始流行時,大家瘋狂搶購生活用品─衛生紙、麵粉、義大利麵。如果你在商店裡,看見別人的手推車裡堆得滿滿的,你也會衝過去把架上剩餘的東西掃光,即使家裡還有很多存貨。相反地,新大腦會對舊大腦說:「先等一下,你剛剛才吃過午飯,這東西不健康,而且你根本不餓!」或者是:「家裡有很多衛生紙,現在不需要再買更多了。」你的新大腦是那個理性的聲音,提醒你在吃點心之前要先吃蔬菜,它也是大腦中幫助你堅守自己新年新希望的那個部分(諷刺的是,它也是在你失敗時出來批評自己的那個聲音,之後會有更多詳細內容介紹這部分)。

現在,我們要來討論某些你聽說可以解決焦慮或負面情緒、改善根深蒂固的壞習慣,甚至可能已經親自嘗試過的策略,以及它們為什麼沒有效果。這會讓你有個基礎,以理解它們如何應用在焦慮習慣的循環裡,例如過度擔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