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是台灣海內外民主運動轉變台灣歷史的空前蓬勃年代。
從70年代台灣島內發起「鄉土文學論戰」以至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後,在海外一群有志之士,咸認為海外的「周末革命家」已跟不上時代的突飛猛進而激發出「職業革命家」的進化新概念。當時包括我在內的多位從歐洲轉移到美國西部洛杉磯的許多同鄉,以及從台灣赴美的許信良、謝聰敏、林水泉,再結合了洛城在地的許丕龍、楊加猷、鄭紹良、江昭儀、陳芳明、羅慕義、王耀南、顏朝明、蔡建仁、胡忠信、孫慶餘、陳婉貞,還有從法國過來的張維嘉、李鳳音等幾十人共同組成一個團隊並成立「美國美麗島週報社」發行「美麗島週報」,自此展開了從事「職業」的反國民黨運動(後來從日本過來的史明獨立台灣會也加入)。
「遷黨回台」行動強逼黨國開放黨禁解除戒嚴
1983年在美國的「台灣獨立建國聯盟」(WUFI)由於長期在內部對於「反蔣建國運動」的路線爭議,加上適逢當時的該聯盟主席改選,被內部成員認為選舉不公不透明,而包括洪哲勝、田台仁、黃再添以及康泰山等部份盟員宣示退出該組織,之後則與在美西洛杉磯的「美麗島週報社」部份成員(許信良、陳昭南……等人)結合而共同組成更激進的反蔣建國團體「台灣革命黨」,並由洪哲勝擔任總書記,許信良擔任副總書記,田台仁、黃再添擔任中央委員,康泰山和陳昭南擔任中央監察委員(尚有部份幹部,目前尚不宜公佈)繼續在海外與國民黨勢力鬥爭。
我們當時為了加強和台灣島內合流,由許信良公開出面和絡繹不絕地由島內來洛杉磯的民主運動人士接觸(包括康寧祥、黃煌雄、尤清……等知名黨外人士),相互討論交換意見而逐漸形成台灣島內必需要組織政黨的思維共識,而這具體策略的執行方案,則係經由先在海外「建黨」,然後再「遷黨回台」的具體行動來正面挑戰當時國民黨的獨裁統治進而揭露其拒絕「還政於民」的殖民真相。
此策略立即在「台灣革命黨」內部引爆議論。在經過激烈的多面向辯論後,我們毅然決定解散「台灣革命黨」,並做成兩項具體結論:
1,完全支持並全力配合在海外建立「台灣民主黨」及實踐「遷黨回台運動」。
2,基於「中國民主化是台灣安全的最大保障」所以部份同志留在美國結合中國民運人士,推動中國民主化運動。
之後海外隨即開始落實一連串「建黨」及「遷黨回台」的具體行動,直至促成台灣島內「民主進步黨」的真正成立。此一過程在新出版的《鮭台:1986.05.01鮭潮回台破黨禁》一書之各篇章中都已具體陳述,在此就不再重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