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民主人士陳子明(2):改革已死

2015-03-07 13:30

? 人氣

1989年六四前夕,與朋友們在一起,從左到右,謝小慶、王軍濤、陳子明、畢誼民

1989年六四前夕,與朋友們在一起,從左到右,謝小慶、王軍濤、陳子明、畢誼民

編者按:陳子明先生是中國著名民主人士,曾經在1975年因為議論時政被開除學籍,並定性為反革命。1979年,他出任《北京之春》編委,並在1991年因被指是八九學運的「幕後黑手」而被中國當局判囚13年,雖然後來曾獲保外就醫,但隨後也長時間被軟禁家中。2014年10月21日,陳子明因病在北京去世。本訪談錄是陳子明生前接受台灣中央研究院研究員陳宜中專訪的內容。BBC中文網獲得授權連載發表有關專訪的全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陳宜中(以下簡稱「問」):您在2007年提出「改革已死,憲政當立」。以我理解,「憲政當立」在2007年以前,就已經是不少人的想法了。但「改革已死」則不然。

陳子明(以下簡稱「陳」):為什麼我說改革已死呢?一般意像的「改革」,我是沒異議的,這個詞兒永遠會在那裡的。我主要是指1980年代以來中國大陸的「改革」,也就是由鄧小平指導的,胡耀邦、趙紫陽輔佐的中國改革。這個改革呢,已死。

這個「改革」,在說它已死之前,先得說它曾經活過。在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中國社科院辦了一個雜誌叫《未定稿》。這個雜誌的名字,很好地代表了1978年到1980-82年這段期間的改革狀態,就是一種未定型的狀態。我在〈從「改革」到「革政」:近三十年話語與思想史片論〉那篇文章中,強調鄧小平在1980年代前期一再講「改革也是一場革命」,這是什麼含意呢?鄧實際上是說,要用比較平穩的、有領導的、有秩序的方式,達成一個革命性的目標,這是他的一層意思。這一層意思非常好,也是我們作為改革的支持者,非常讚賞的一個意思。但是這句話還有另一層意思,鄧小平講改革是第二次革命,暗示要用第二次革命來延續第一次革命,這個意思就不好了。

鄧小平改革

問:第一次革命是指1949年?是要以改革來延續1949年的革命法統?

陳:就是1949啊!鄧的改革動作非常大,要達到的目標也很宏偉,這個我們很贊成。但是他用第二句話來表示他不願意否定第一次革命,他還想用改革的業績把第一次革命的基本框架穩定下來,這個我們是不讚成的,從一開始就不讚成。鄧既然講了兩句話,他的改革從一開始就具有兩面性,所以他曾獲得廣泛的支持。我們這種人是在第一層含意上支持的,就是希望他通過改革的方式,來實現一個革命的目標,就是憲政民主的目標。

最近我們好幾個人在搞一個文獻集,我選鄧小平的話,選的是他在1979年理論務虛會第一階段會議報告的講話。那個報告沒有發表過,但是李盛平編的《胡耀邦思想年譜》曾經引用。鄧在那段話裡頭,很清晰地說中國政治改革要以西方民主為標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