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十周年》「一進救援現場就哭了」中國記者回顧震災採訪經歷

2018-05-09 15:00

? 人氣

2008年5月12日午後2點左右,災難來襲。 幾分鐘內, 「四川地震了!」 的消息在中國記者們的MSN上迅速傳開。(BBC中文網)

2008年5月12日午後2點左右,災難來襲。 幾分鐘內, 「四川地震了!」 的消息在中國記者們的MSN上迅速傳開。(BBC中文網)

十年前的中國,還處在聊天工具MSN盛行的前社交媒體年代。5月12日午後2點左右,災難來襲。 幾分鐘內, 「四川地震了!」 的消息在中國記者們的MSN上迅速傳開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與此同時,社交媒體上北京、西安、成都,甚至杭州、上海等地的網友紛紛表示有震感。正在廣州出差的《南方周末》北京站記者張悅沒有感受到社交媒體上所言的「震感」,但很快,地震專業出身的科學版編輯朱立遠跟大家分析:這是一場不亞於唐山大地震的災難。

當年26歲的張悅主動請纓,要求去現場報導。由於機票緊張及成都機場臨時關閉,在時任總編輯向熹的支持下,張悅職業生涯中第一次乘坐頭等艙,於地震當日傍晚抵達離震區較近的重慶機場。

2008年5月,離北京奧運會開幕只剩3個月。儘管那時還沒有對地震報導實施全面嚴控,但中宣部還是下令,媒體不得前往災區。在中國中部的一座省份,一位不願意透露名字的記者告訴BBC中文,地震發生後,報社不讓記者前往報導,一直強調「要等上面的通知」。儘管如此,當年處於鼎盛時期的中國南方報業還是派出大批記者第一時間前往現場。

港媒和外媒無法被宣傳系統管控。10年之後,前香港有線電視記者、現香港浸會大學高級講師呂秉權對災區學校的慘狀仍然記憶猶新。「後來有一個協議,給(遇難學生家長)慰問金,裏面有一條,原本是4萬,如果簽字放棄追究,並感謝黨和政府對抗震救災的努力,就從4萬變成6萬。」呂秉權回憶起來仍然唏噓不已。

現場

2008年,張悅在四川拍下的災後人民。(BBC中文網)
2008年,張悅在四川拍下的災後人民。(BBC中文網)

到達重慶後,編輯發短信告訴張悅,四川的一個縣城北川可能有8000人傷亡。震驚之餘,張悅包車直驅北川。由於沒在成都過夜,在北川封路前,張悅在天亮前進入了北川中學。

「當時挖掘機和專業救援力量還沒進去,很多老師和家長應該都在連夜挖人,多數人連鏟子都沒有,就是靠手刨。當時已經挖掘出了幾十具孩子的屍體,沒有裝屍袋,小孩的屍體就堆在閲報欄旁邊的草地上。這些13、4歲的孩子的屍體,是生生被老師和家長從廢墟里拉出來的,很多都是衣衫不整、衣不蔽體。很難受,我只能避免自己不去看他們。」張悅說。

「5·12」大地震發生時,震央映秀烈度達到11度,6000多人遇難,小學與幼兒園只有少數孩子生還,校內建築被夷為平地。由於孩子死亡眾多,有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是在火葬場,屍體太多,孩子們是幾個幾個一起燒的。

前南方都市報記者盧斌告訴BBC中文,他一進映秀小學的救援現場就哭了。(BBC中文網)
前南方都市報記者盧斌告訴BBC中文,他一進映秀小學的救援現場就哭了。(BBC中文網)

在震央徒步了兩天一夜的前南方都市報記者盧斌告訴BBC中文,他一進映秀小學的救援現場就哭了。「學校教學樓完全垮了,家長們在救援現場等待自己的孩子被刨出,過一會兒抬出一具孩子的屍體,隨後有人痛哭,過一會兒又抬出一具,又有哭聲。那些嬌小的軀體,在巨大的水泥板和堅硬的鋼筋中扭曲變形,有的家長在等候時,手裏已拿著香和紙錢。」盧斌說。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