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從老參議員馬侃的堅持 看美國政治的衰敗

2018-05-15 06:10

? 人氣

馬侃之所以無法接受,倒未必是他的人道關懷、國際意識特別強。可以這麼說,對於「酷刑」(torture)這個高度爭議的議題,放眼整個華府,沒有人比馬侃更熟悉,因為他本人就是酷刑的受害者。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馬侃出身海軍將門世家,祖父、父親都是海軍四星上將(父親與蔣介石關係深厚),他年輕時克紹箕裘成為海軍飛行員,投入越戰。1967年10月26日,馬侃駕駛的A-4天鷹式攻擊機(A-4 Skyhawk)在北越首都河內上空被飛彈擊落,馬侃彈射逃生時兩隻手臂、一條腿骨折,著陸時落入一座湖泊差點溺斃,被越共拖上岸時又是一頓毒打。

馬侃被轉送到惡名昭彰的「河內希爾頓」(Hanoi Hilton)監獄,繼續受到酷刑凌虐逼供,直到發現他的父親竟然是美國海軍上將,才勉強給他最基本的治療,傷勢略為好轉就被送回戰俘營。從1968年3月開始,馬侃被單獨囚禁、單獨凌虐,時間長達2年。

1968年4月,馬侃的父親接掌美軍太平洋指揮部(USPACOM),越共從國際宣傳著眼,表明願意提前釋放馬侃,但是馬侃拒絕,要求自己必須和先前被俘的美軍一起釋放,否則他寧可繼續被囚。越共惱羞成怒,對馬侃的刑求愈益嚴厲,一度把他逼到自殺邊緣。

1973年3月14日, 馬侃終於獲釋,結束5年6個月的戰俘生涯,以英雄之姿回到故鄉。不過43年後的2016年,美國共和黨總統提名人黨內初選期間,一名參選人質疑馬侃是否稱的上「英雄」:「他因為被俘而成為戰爭英雄,但我認為英雄還是不要被俘比較好。」這個參選人就是川普。

越戰時期美國實施徵兵制,瞧不起「戰俘」、當時正值盛年、身強體健、唸過軍校的川普,有投入越戰嗎?當然沒有,身為紐約地產大亨之子,他以「腳跟骨刺」為藉口逃過一劫。換言之,川普質疑馬侃曾經被俘、不夠格當英雄,自己卻是個不折不扣的逃兵。

馬侃在1981年以海軍上校退役,終身領有殘障津貼;1982年當選聯邦眾議員;1987年接替與台灣非常友好的保守派大老高華德(Barry Goldwater),成為參議員。他多次有意問鼎白宮,終於在2008年代表共和黨出征,但敗給歐巴馬,回到參議院,2015年迄今擔任軍事委員會主席。

2016年6月5日,蔡英文總統接見美國聯邦參議院軍事委員會馬侃(John McCain)主席訪問團(總統府)
2016年6月5日,蔡英文總統接見美國聯邦參議院軍事委員會馬侃(John McCain)主席訪問團(總統府)

由於個人的痛苦親身經歷,馬侃向來關注酷刑議題,而且一路走來始終如一。2001年九一一恐攻之後,小布希政府的情治機構與軍方以反恐為名,開始大肆運用酷刑來對付恐怖分子與恐怖分子疑犯,並且美其名稱之為「強化偵訊技巧」(enhanced interrogation techniques)。2005年馬侃出手,修法明訂軍方的偵訊手段不得逾越《陸軍野戰手冊》(Army Field Manual)的規定;2009年1月歐巴馬總統上任後,將禁令延伸至所有政府僱員。2015年馬侃再度出手推動修法,確保之後的總統無法改變歐巴馬的禁令。

本篇文章共 3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240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