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卓越新聞獎基金會19日在台大霖澤館舉辦「亞洲新聞專業論壇」,邀請各國專業新聞記者一同討論關於「網路新衝擊、社群媒體、假新聞與民主」等議題,《東方日報》電子新聞副主編黃愛莉以「推進與反撲─檢視馬來西亞的網路與民主化」為題,說明馬來西亞的近20年民主化過程。
黃愛莉表示,馬來西亞在5月9日之前,是半威權的民主國家,即三司不獨立、媒體被管制、異議人士遭打壓,新聞自由度排名落在140-150名之間,政府會通過法律、媒體擁有權的方式來控制媒體,在過去幾十年來,媒體失去扮演監督政府的角色,淪為傳聲筒、幫政府洗白的工具。
馬哈迪「多媒體超級走廊」計畫 曾保證永遠不會網路審查
黃愛莉說明,現任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迪22年前曾推行「多媒體超級走廊」計畫,做出了馬來西亞永遠不會有網路審查的保證,隨後以「違反自然性行為」的理由革職當時的副首相安華,安華掀起「烈火莫熄」運動,要求政治與社會改革,但過去國陣政府會封鎖不利於政府的消息,因傳統媒體的訊息封鎖,導致馬來西亞民眾對資訊需求若渴,試圖突破傳統媒體資訊封鎖的困境。
隨著社交媒體的興起,原生新聞網站《當今大馬》、「烈火莫熄」運動也撐開了馬來西亞的言論空間,成為推動社會運動的主要平台。黃愛莉說明,尤其是臉書合推特的盛行,讓乾淨與公平選舉聯盟(淨選盟)成功發起淨選盟2.0和3.0的示威運動,雖然國陣政府全面封鎖消息,甚至以「圍城」的方式來阻止淨選盟示威,但出席集會者事後紛紛在社交軟體發表感想,讓馬來西亞三大族群間建立久違的相互信任,雖然第13屆大選愛於選舉制度不公而功敗垂成,但也間接打破國陣壟斷國會三分二議席,顯示民間不再害怕國家機關打壓,打破白色恐怖。
黃愛莉說明,馬來西亞2016年的網路覆蓋率以達到76.9%,主流媒體失去領導控制權,民眾接收訊息的管道早以非傳統媒體的報章或電視,網路站成為主要戰場。不過執政黨也很快進行反撲,雖然馬哈迪當年推行多媒體走廊做了不審查網路的承諾,但至今仍然使用不同手法管制網路媒體,只是管制力度不如傳統媒體。
政府倉促通過《反假新聞法令》 對資訊傳播無所不包
借打假新聞之名,國陣政府在大選前倉促通過《反假新聞法令》,規範任何因惡意散播假新聞被定罪者,最高可罰有期徒刑6年,或罰款50萬馬幣(約新台幣380萬元)。黃愛莉表示,這項立法為人詬病,主要是假新聞的定義模糊,法律規範假新聞是指完全或部分不實的任何新聞、訊息、數據和報告,換句話說,是一個對資訊傳播無所不包的法令。
因網路社交特性,讓每個人都有發言的機會,導致一些保守分子利用網路宣傳保守意識,甚至散播惡意指控。黃愛莉說明,不同的網民對言論自由的概念不足,讓一些討論的事項被個人主觀意識所主導,另一方也因為「有理說不清」,或隨時可能遭遇被霸凌的可能性而選擇不加入戰局,導致非理性言論成為主流型態。
黃愛莉認為,網路的普及化雖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大眾媒體受到政府控制、資訊不流通、公民政治參與不足的國家,網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台,成為打開公共言論空間和動員公民社會運動的有力工具。但當民間各種不同聲音找不到交集,網民也未必接受媒體所提供的新聞角度,如何促進網路公共空間的討論,是馬來西亞政府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體改革應回歸人民 尊重每個人傳播權益
世新大學社發所研究生黃康偉認為,馬哈迪雖然引入了互聯網,卸下首相職位後,依舊頻頻干政,運用其部落格褒貶時政。但媒體改革應重新回歸人民,尊重每一個人的傳播權益,甚至將上網納入公民權的一部份,從權益出發,解開權力共犯結構的現況,以每一個居民的權利作為根本進行抗爭,回歸群眾且重新思考社會改革的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