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連斯基以慘痛的經驗說出這席話,真是肺腑之言,對台灣極具參考價值。過去三十年間,北約積極東擴,無視於俄羅斯安全備受威脅的感受與警告,美國及北約國家運用顏色革命、群眾政變等方式掌控烏克蘭,將其作為壓制俄羅斯的戰略棋子運用。烏克蘭以為背後有靠山,所以無所忌憚地進行「去俄化」與敵對化行動,結果遭受俄羅斯兵戎相見。哲連斯基即使對於自己過去的作為不表後悔,但這場血淋淋的教訓必然啟發了他,讓他看出防範於未然的重要性。
對於台灣而言,他從慘痛經驗學得的教訓,應有振聾發聵的效益。台灣跟戰前的烏克蘭很像,不懂得在強權中間尋求平衡之道,扮演溝通兩方的角色,而是自甘成為一方的戰略前沿,成其運作的工具。民進黨全面執政以來,更是耽迷於「抗中保台」、「反中親美」的戰略遊戲,甚至不惜升高對抗態勢,藉以謀取選舉紅利。然而,有美國口頭上和軍購上的羽翼,安全就可穩如泰山嗎?兩岸關係就可任其惡化嗎?中共無法長期容忍台灣被美國利用來遏制中國的戰略考量就可漠視嗎?民進黨政府「聯美制中」一邊倒策略對於台灣究竟是加大還是免除了潛在的風險?
烏克蘭的悲劇告訴我們,只有預防戰爭發生才是上策,戰爭爆發後才來的外交斡旋與經濟制裁都無濟於事,無法彌補戰爭的慘烈損害。即使有強國挺而相助,進行持久戰,也會如哲連斯基所說的,出現「戰爭疲勞」的問題,無法長期持續。台灣許多人相信中共膽敢武力犯台,美國必然力挺到底,但美國基於國家利益的盤算,難道會不計代價、無畏戰爭升級甚至核戰爆發而長期援助或者參戰嗎?
美國對台海安全的對策,近期立場似乎有從「戰略模糊」轉向「戰略清晰」的趨向。然而,近日中美雙方國防部長的對話顯示,中國對於台灣問題的堅持程度與戰略清晰顯然超越美國,且差距不可以道里計。如中共國防部長魏鳳和所強調的,「一中原則」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搞「以台制華」不可能得逞;「如果有人膽敢把台灣分裂出去,中國軍隊必將不惜一戰,不惜代價」。他顯然是在表明中方一貫的戰略清晰是堅持而具體的。至於美國,其國防部長奧斯汀重申,美方繼續奉行一個中國政策,但反對單方面改變現狀,並呼籲中方保持克制,不要採取進一步動搖台海局勢穩定的行動。美方表面上還是維持抽象而曖昧的「戰略模糊」。
兩相比較,中共將台灣視為內部問題而不容外力干預,沒有商量餘地,沒有妥協空間,台灣如果繼續倚美頑抗甚至邁向實質台獨,極可能招來禍患。我們如果不能防範於未然,一旦戰爭爆發,所有的外強相挺、外交斡旋與經濟制裁都無法挽回戰爭造成的慘重損害。所以,積極運用政治斡旋,備戰之餘努力避戰,防範於未然,才是唯一正道。哲連斯基以百姓的血淋淋痛苦給台灣上了活生生的一課,台灣人一定要聽進去。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前中央通訊社董事長,前中選會委員,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