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歐盟北約表態力挺,烏克蘭能打贏俄羅斯嗎?《經濟學人》警告:全球經濟危機不利國際合作,贏面恐怕在俄羅斯這邊

2022-07-02 08:41

? 人氣

《經濟學人》指出,雖然烏克蘭領導人不斷高呼武器不足,但北約仍在持續提供充沛的軍事援助,而且俄軍在烏東戰場也確實進展緩慢、付出慘痛代價,烏克蘭仍有機會擊退俄軍,並且成為一個不被俄國宰制的民主國家。不過《經濟學人》也說,烏克蘭想要收復失土恐怕就不是那麼容易,而且西方國家到底能支持烏克蘭到什麼時候,其實不無疑問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22年6月11日,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與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在基輔舉行聯合記者會。(美聯社)
2022年6月11日,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與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在基輔舉行聯合記者會。(美聯社)

《經濟學人》分析,烏克蘭的經濟規模與體質顯然無法與俄羅斯相提並論(編按:烏克蘭2021年的GDP為2002億美元、俄羅斯則為1兆7754億美元),表面看來烏克蘭當然禁不起跟俄羅斯長期消耗,但烏克蘭背後是整個北約的支持:在莫斯科遭到經濟制裁之前,北約的經濟規模就是俄羅斯的十倍以上;北約持續提供烏克蘭的先進武器,更讓烏軍保有絕地反攻的希望,至少讓俄軍遭受更沉重的打擊;持續的制裁措施也會對俄羅斯的經濟持久的傷害,甚至讓俄國的商界與政界不再支持普京。

歐盟在上個月已經給予烏克蘭「歐盟候選國」的資格;G7(七大工業國集團)峰會確認了加強制裁俄羅斯,北約的馬德里峰會也宣告俄羅斯為戰略安全威脅,將全面強化歐洲集體防衛態勢。不過全球經濟正在遭受通膨衝擊,俄烏戰爭的長期化將使得國際社會付出更高的代價,普京對烏克蘭港口的封鎖已經造成貧窮國家的糧食危機。但令人擔憂的現實狀況是,烏克蘭政府現在每個月的赤字已高達50億美元,目前的戰事更需要西方軍事工業快速生產大量軍火供應前線,但西方的國防產能似乎已有捉襟見肘之感。

2022年5月30日,歐洲民眾示威要求停止進口俄羅斯石油、天然氣(AP)
2022年5月30日,歐洲民眾示威要求停止進口俄羅斯石油、天然氣(AP)

此外,普京似乎試圖阻止歐盟成員國建立足夠的天然氣儲備,一旦寒冬降臨,歐盟各國有可能因為天然氣短缺的能源問題離心離德,那麼歐盟對於烏克蘭的支持恐怕也將分崩離析。《經濟學人》甚至指出,如果烏克蘭真的在戰場上取得明顯優勢,北約成員國未必不會擔憂普京選擇全面升級軍事行動,迫使歐洲陷入一場與俄羅斯的災難性戰爭;另外一個來自大西洋對岸的隱憂則是川普,因為這位輸掉2020大選的美國前總統明年可能展開總統大選造勢,而川普對普京的友好與崇拜眾所皆知,對北約更總是批評「佔了美國便宜」。倘若川普捲土重來,美國對烏克蘭與北約的態度恐怕也會有所改變。

《經濟學人》認為,普京目前的戰略顯然是盡可能佔領更多烏克蘭領土、片面宣佈勝利,然後逼迫西方與基輔接受他對烏克蘭強加的條件,否則俄羅斯將讓更多土地陷入毀滅、飢冷與核子末日。烏克蘭與國際社會當然不應接受普京的脅迫,否則除了烏克蘭將永遠失去他們的領土,普京恐怕也會食髓知味,變得更加好戰—他上個月在演說中談到彼得大帝「如何從瑞典手中拿回原屬俄羅斯的領土」時,竟然得意地笑了出來,還說「這個責任現在也落到了我們身上」

《經濟學人》警告,普京今天認為有用的武器,當然會在明天繼續施展,這包括以戰爭罪行與核武威脅恫嚇世界,以天然氣短缺與糧食危機勒索歐洲與全世界。因此想要阻止下一場戰爭發生的最好方法,就是在烏克蘭徹底擊敗普京。世界各國領導人必須對他們的人民解釋,這場戰爭不只是捍衛烏克蘭,更攸關全世界根本的安全利益。歐洲需要解決他們的能源問題,烏克蘭需要更快拿到更多武器,因為當烏克蘭被迫接受「糟糕的和平」,普京的核威懾將不會就此收手。但《經濟學人》也質疑,烏克蘭要贏得勝利意味著大量資源的調度,有錢、有人、有資源的烏克蘭支持者,真有決心扳倒普京嗎?

俄羅斯總統普京。(美聯社)
俄羅斯總統普京。(美聯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