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當歐盟把核電列為綠能之後,台灣該如何面對?

2022-07-08 07:30

? 人氣

歐洲議會把天然氣與核能能列入歐盟的永續能源,引發外界爭議。(美聯社)

歐洲議會把天然氣與核能能列入歐盟的永續能源,引發外界爭議。(美聯社)

不論對環保界、反核團體、或是能源產業而言,歐盟把天然氣與核電列為綠電(可持續能源),都是一個既有爭議又影響深遠的事件,對台灣而言,最重要的則是思考:台灣要如何面對?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本周三歐洲議會舉行一場針對天然氣與核電是否能視為綠電的投票,由於只有278名歐洲議會議員投票反對將天然氣和核能投資認定為「綠色」,未達到否決該法案所需的多數票(353票),雖然成員國仍可以在7月11日之前提出反對,但歐盟官員們已表示,它已不太可能被阻止,這個議題應該已接近塵埃落定。

這個投票其實是歐盟「可持續金融分類」制度,主要是為了鼓勵對氣候友好的直接投資項目的融資貸款,似乎只是單純的「融資分類」罷了。不過,縱然只是針對所謂的「金融分類」,但歐盟作為全球3大經濟體之一、更是全球在環保與減碳領域最積極的領頭羊,因此當歐盟要把天然氣與核能視為「可持續能源」時,其影響就可能會遍及全球且影響深遠又複雜。

對環保團體而言,天然氣被視為「可持續能源」的綠能是不能接受的,因為天然氣是百分之百的石化燃料,不論是用在取暖、發電都是透過燃燒,因此必然有碳排,即使其排放量只有煤的一半,還是「不乾淨」。反核人士則更不能接受核能被視為綠能,認為其「輻射污染」的風險無法排除、核廢料難處理等。重視地緣政治安全者,則更認為把天然氣視為綠能,會讓歐洲更難擺脫對俄羅斯的依賴。

雖然歐盟宣稱是要用來取代更髒的化石燃料(如煤炭和石油)時,核能與天然氣才會被視為綠能,但反對者還是認為這個決定對歐盟的領導信譽是一大打擊,是核工業與石化業者的勝利。

坦白說,同時把核能、天然氣列入綠色中,確實是有問題─如果綠色與否的認定標準,是依照排碳量、目的是減碳,則核能該列入但天然氣則不該列入,連許多更落後的國家(包括盛產天然氣的俄羅斯)都未把天然氣視為綠色,這個結果當然引發爭議。

但最後同時列入、甚至在表決時只能選「同意或不同意」,而無法把核能與天然氣分開評估、決定,原因就是核電大國法國,與走在廢核路上、必須大幅使用天然氣的德國,雙方角力後妥協的結果,當然充滿著政治性。部份成員就抱怨,他們想支持核電列入、反對天然氣列入,結果卻「找不到這個選項」。

這就是國際現實,無論如何,核能與天然氣就此被視為「綠色」,縱然有成員國或環保團體揚言「走法律路徑翻案」,惟翻案機會並不大。這個結果預料對核能與天然氣都是利多。原本在減碳目標下,許多國家都開始「去煤化」,而且去煤後除了部份以綠能(風能與光能)替代外,「以氣代煤」是大宗,這也是去年下半年開始天然氣價格就飆升的主因。如果能被視為綠色,當然更有助於擴大天然氣的使用。

核能的影響則可能更大;曾經引領全球環保風騷的反核、廢核,在全球暖化成為最重要的環保議題與共識後,反核運動已邊緣化;甚至因核電幾近零排放,而被視為有助減碳,這讓日本福島事件後即低迷的核電,近年再次回升,英。法都要再增加核電,韓國也改變廢核政策走向增加核電,中國則持續增加核電機組,連生產天然氣的中東國家都要興建核電。

對台灣而言,持續堅定走在全面廢核路上的蔡政府,或許可繼續裝聾作啞、無視國際變化、不管歐盟是否把核電列綠色,但對國內供電拉警報、排放增加、空污持續惡化、電價上揚等,卻不能不面對。

未來天然氣價格的上漲已是長期趨勢,台灣又要重押一半的供電在天然氣發電上,增加的綠電是用來取代核電,未來火電占比勢必在8成到9成之間,而以總量而言則較現在更多,台灣的環境、民眾的肺,能不能承受?歐盟把核電視為綠色、各國開始增加核電,台灣是否也該檢討、修正這個能源政策?還是要等新政府上台再改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