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遭指控碩士論文涉嫌抄襲,現在中華大學及台灣大學都已經開始進行校內調查,兩個月才會宣判結果;不過,媒體、名嘴及社會各界似乎已經給林智堅定罪了。林的指導教授陳明通第一時間護航,總統蔡英文也留言力挺林智堅「辛苦了」,被媒體指為「不是適格的證人」。陳明通從民國84年到現在,一共指導過173位碩博士,學生不乏民代、縣市長和官員,包括桃園市長鄭文燦、屏東縣長潘孟安、立委高嘉瑜、前國發會主委陳美伶、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綠營立委邱志偉、郭國文、沈發惠等,一時被譏為學閥。
學術圈的同僚所形成的排他勢力
學閥,即學術門閥,指的是在特定的職業或組織中,由同一院校畢業的校友或隸屬於相近學術圈的同僚所形成的排他勢力,是朋黨的一種。這種學閥不只是台大國發所,二、三十年前,南部知名的國立大學某所,已經發揚光大了。學閥常常會因為規定或是常年的慣例需求,造成組織裡的長官通常都在政壇位居要津,而得以維持。要形成學閥,不一定要傳統名校或是學力強的學校,在某個地區或職種上影響力大的學校也有可能形成學閥。陳明通的國發所雖未必是「排他勢力」,但他是小英的紅人,同一掛門生擠搭同一艘船,也是可以想像的。
逼得知識份子一定要「靠邊站」
門閥是中國封建制度裡的另一種形式。這種排他勢力,逼得知識份子一定要「靠邊站」。東漢的「黨錮之禍」,一邊是宦官;另一邊是太學生、外戚和大臣。原因是宦官專橫,朝政日壞,士風尚氣節,發清議評朝局。其結果造成士風殆盡、黃巾之亂。唐代的「朋黨之爭」,一邊是牛僧儒、李宗閔;另一邊是李德裕、李吉甫。植因於出身不同,以及對藩鎮態度不同。其結果造成勾結宦官,朝政日壞。宋代的「新舊黨爭。一邊是以王安石為首;另一邊是司馬光為首。原因是士大夫褊好議論,對變法與否各執己見。影響所及,引宦官參政,使政治大壞,反開邊釁,招致金人南侵,北宋淪亡。明代「東林黨爭」。一邊是東林黨顧憲成;另一邊是非東林黨的魏忠賢,因倡立太子不同,導致全國書院被毀,朝中善類一空,以抨擊為事,致始國家淪亡。直到清代的「戊戌變法」,光緒年間、康有為、梁啟超因守舊派不喜改革,慈禧與德宗嫌隙,結果新政除京師大學堂,均遭廢除。
學閥專門「養小鬼」做一些「跟屁型」的研究
東晉南北朝時門閥達到極盛,百年的門閥政治中,曾經居於權力中心的士族只有幾家,後代所稱五朝門第,以王、謝為其代表。東漢世家地主是其前身,以莊園經濟為基礎,累世經學,世代高官,「門生故吏遍天下」。當時門閥制度形成的標誌是九品中正制的實行,造成「上品無寒門 下品無世族」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