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醞釀正式法制化《新經濟移民法》,藉以開大門走大路大量引進國際人才,當此時此刻,正可謂是蔡英文坐天掌政兩年以來唯一最具前瞻遠見的新生立法,值得大加鼓勵。
臺灣必要五百年來又有新一次「第三春」
身陷全球化知識經濟時代洪流,正在倉皇四顧無人無望的頹退圮壞困窘情境中,當此之時,蔡英文政府恐怕也祇有趕緊從國家頂層發動結構性大改造,發動一場高強度震盪「大輸血」,全面引進更高單位新時代人力資本的「新一波大移民」,才有可能促成五百年來又一次的再肇重啟「臺灣第三春」。
以1982年《大趨勢》(Megatrends)宏構巨著影響全世界當代思潮的著名未來學家約翰·奈思比(John Naisbitt,1929.1- ),早在2008年五月間,臺灣第二次政黨大輪政,國民黨馬英九當選中華民國第12任總統的就職大典當時,給予馬英九總統唯一的一項治國理政建言,就是:「臺灣已經是到了必須輸入人才(Import Talent)階段國家,再不大量自國際進口人才,臺灣將無法再繼續升級進步上去。」也就是說,臺灣未來的宏圖大展,成為「亞洲經濟奇蹟」之後,能夠再肇新經濟奇蹟的全球化國家,此時此刻非要大量引進輸入國際人才不可。
本質就是移民社會的臺灣
本質上就是移民社會的臺灣,在過去500年間所可顯見的成長轉型升級蛻變,幾乎就是因為兩次「大輸血式」移民潮的湧進,而激勵帶動發生的。有了移民潮,才有可能肇致臺灣政經社會從封閉落後,走向開放進步,乃至現代化與國際化。
因此,當全世界進入廿一世紀全球化知識經濟時代,才不過短短二十幾年時間,臺灣竟然也緊跟日本後塵,掉入了「失落二十年(Lost Decades)」陷阱,從一個創造亞洲經濟奇蹟的新興高科技「銳鋒大國」,遽然又一步跌落成為「亞洲四小龍」名外的一個超現代典型的「平庸經濟社會」(mediocre economy)小國家;在如此周折逆轉直下的險惡境遇之際,臺灣似乎又到了必須重大結構性大扭轉的關口,正需要新一波「新移民革命(newly evolutionary immigration wave of revolution)」,用以帶動促成一次國家級經濟吸引力與全球競爭力的大扭變,亦才真有可能因此再肇「臺灣第三春」新生命症候。
由漁獵部落經濟到農漁牧墾經濟的「臺灣第一春」
肇致臺灣經濟社會第一春再生的「新移民革命」,是晚清時期,閩粵沿海地區,以漳泉潮汕地域為主體的農漁民,因為生計艱困而冒險渡海到蠻荒未拓未墾之地的臺灣島,這一波湧入臺灣的「新移民」,相較於祇能依憑漁獵手段為生的舊有部落族群游移散居之原住民,可以使用其在漳泉潮汕之地慣用的農魚牧墾技術,當然更有耕作維生吸引力,也更具有成長進步競爭力,以致得以在臺灣原本落後荒漫的島嶼臨海土地上,建立起以農漁牧墾足以自我養成社會的新興農林經濟。細審之,第一波「新移民革命」,也僅為臺灣新建一個「落後平庸經濟體」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