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華裔選民從2008年起就拋棄馬華公會,華社認為馬華公會在國陣內「當家不當權」,無法有效制衡巫統的一黨獨大。在華人佔多數和相對多數的選區,華裔選民第一選擇多是行動黨,第二選擇則是公正黨。公正黨不似行動黨有強烈的「華人色彩」,但憑著「多元族群」爭取城市中產階級選票,拿下大部分混合選區,最終促成「華人海嘯」,進而匯成了最終顛覆政權的「全民海嘯」。
誰是希盟繼承者
不過,希盟贏得大選後,主要目標不再是獲得執政地位,各自的政見分歧將成未來的挑戰。
目前,希盟大體分為三派。其一是以安華一家為首的公正黨,擁有的國會議席最多,內部派系鬥爭也最複雜。儘管該黨對外仍然奉安華為尊,但安華在獄中多年,各派系在不同州屬獲得了執政經驗與資源而「羽翼豐滿」後,鬥爭難以避免。希盟中的第二大勢力,則莫過於以行動黨林氏父子為核心的一派。他們代表了馬國華社,在林氏父子有效領導下,該黨內部相對團結。
當然,希盟中勢力膨脹最速的,莫過於以馬哈迪為首的土團黨。國陣的倒戈政客,最後可能都會被其吸收,進而改變希盟在選後的勢力均衡。根據國會和內閣席位的分佈,土團黨雖在希盟中僅是第三大黨,但因馬哈迪的威望帶來的政治協商下,而能在內閣中得到與公正黨、行動黨平起平坐的地位。
雖然安華表明目前不會去挑戰首相一職,但對熟悉馬國政治的觀察家來說,安華的「雞姦案」醜聞和其在1998年後至今的蟄伏是一件令人唏噓的往事。
當年與馬哈迪情同父子的安華之所以被解職,主要原因還是兩人在金融、貨幣、財政管制等領域的政策相左。加之安華本人在1998年時也介入了巫統內部針對馬哈迪的奪權鬥爭,瀆職罪與雞姦罪的罪名隨之降臨在安華頭上。
時至今日,馬哈迪並沒有真正對安華道歉過,而馬國人民仍沉浸在對馬哈迪的「歌功頌德」,對馬哈迪過去任期內的人權迫害事蹟,這方面的「轉型正義」似已微不足道。
就目前看來,馬哈迪的兒子慕克力(Mukhriz bin Mahathir)在家族根據地吉打州任州務大臣,而出任馬國首名女性副首相的旺阿茲莎(Wan Azizah)背後是其丈夫安華,形成「影子副首相」安華與強人馬哈迪的共同執政的格局。馬哈迪的「遺產」土團黨,在「安華時代」的地位、利益分配等問題,勢將對未來安華的接班或執政形成挑戰。
*本文原刊《多維TW》月刊031期,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