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晉三過世後的第一本《防衛白書》:裡頭說了些什麼?又有誰表示反對?

2022-07-26 12:40

? 人氣

日本與鄰國軍力一覽。(令和四年防衛白書)
日本與鄰國軍力一覽。(令和四年防衛白書)

對於中國的具體野心,《防衛白書》除了台灣可能遭到侵略,也提及美軍前印太司令戴維森所主張的「中國企圖改寫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取代美國的領導角色」,美國拜登政府則承繼了川普政府的中國觀點,認為「修正主義勢力的重新出現,是美國繁榮與安全的重要挑戰」,將追求印太霸權的中國視為「最重要的競爭對手」。但《防衛白書》也說,中國在經濟成長的背景下迅速強化軍力量,造成美中軍力平衡出現變化,可能會對印太區域的和平穩定產生影響,日本有必要進一步關切南海與台灣的美中軍事動向、並與美國等盟邦提高對局勢變化的關注。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面對中國、俄國、北韓這三個核武國家的威脅,防衛省在今年的《防衛白書》中提出「增加防衛預算」、保有發展「敵基地攻擊能力」等主張。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今年5月與美國總統拜登在東京會面時,就提曾提出「大幅增加防衛費用」的主張,自民黨在這次參院大選中也喊出「5年內達到強化防衛力基礎所需預算水準」的目標。今年的《防衛白書》列舉了日本(4萬日圓)與美(21萬)、中(2萬)、俄(9萬)、韓(12萬)、英(10萬)等國的「人均國防預算」,以及國防預算與GDP佔比一覽(日本為0.95%、美國3.12%、英國1.99%、法國1.92%)。《防衛白書》強調,日本在七大工業國中的防衛支出敬陪末座,試圖讓國民理解增加防衛預算的空間與必要性。

中國現代化戰機與驅逐艦的數量急劇增加。(令和四年防衛白書)
中國現代化戰機與驅逐艦的數量急劇增加。(令和四年防衛白書)
解放軍進出太平洋示意圖。(令和四年防衛白書)
解放軍近年進出太平洋示意圖。(令和四年防衛白書)

我國外交部對新版《防衛白書》以及日本政府高度重視台海安全表示肯定,不過中國與南韓卻表示抗議。南韓對於日本主張獨島(日稱「竹島」)主權非常不滿,國防部22日召見日本駐南韓防武官提出強烈抗議、敦促日方「立即撤回這一不當主張」。南韓政府宣稱「獨島在歷史、地理和國際法上都是南韓的固有領土,日本政府應認清,反覆對獨島提出不當的領土主張對韓日關係毫無益處。南韓政府還說,日方的無理主張不會對南韓的獨島主權造成任何影響,韓方將堅決應對日方就獨島發起的任何挑釁。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2日則在例行記者會表示,日本新版《防衛白皮書》指責抹黑中國國防政策、正常軍力發展和正當海洋活動,渲染所謂「中國威脅」,在台灣問題上干涉中國內政。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已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汪文彬也警告,此次日方在白皮書寫入將於年底前修訂防衛文件,進一步增加防衛預算,發展所謂「反擊能力」,令人擔心日方正在背離和平主義和專守防衛的路上越走越遠。

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吳謙26日表示:「日方2022年版《防衛白皮書》涉華內容罔顧事實、充滿偏見,刻意渲染所謂『中國軍事威脅』,粗暴干涉中國內政,製造地區局勢緊張,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並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吳謙還說:「日方利用《防衛白皮書》插手台灣問題,嚴重違反國際關係基本準則」、「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固有領土,中方在釣魚島海域巡航執法正當合法,日方無權說三道四」、「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日本不是南海問題的當事國,在南海問題上挑撥離間是別有用心」。

歷年中國軍費與日本防衛預算變遷比較圖。(令和四年防衛白書)
歷年中國軍費與日本防衛預算變遷比較圖。(令和四年防衛白書)
日本自衛隊在南西諸島的部署情況。(令和四年防衛白書)
日本自衛隊在南西諸島的部署情況。(令和四年防衛白書)

至於日本國內也出現來自左翼的批評聲音,這也一定程度反映了日本在野勢力對於自民黨偏離「和平專守」方向(或者說貫徹「安倍路線」)的擔憂。《東京新聞》指出,今年的《防衛白書》企圖將大幅提升防衛費用與強化防衛力量化為既成事實,但所謂「日本的防衛費與其他先進國家相比嚴重偏低」,《東京新聞》認為防衛省的計算基準少了海上保安廳預算以及退伍人員的退撫費用,因此GDP佔比應該是1.24%而非0.95%。

《東京新聞》也認為,《防衛白書》一味強調增強軍力的必要性,卻沒有同時提及危險性。因為發展「敵基地能力」可能也會引來敵方的先發制人攻擊;強化防衛力量可能引來鄰國的軍備競賽,形成安全困境。對於這些情況該如何應對,防衛省卻全無論述。《赤旗新聞》在23日的社論中也提及「以軍事對抗軍事」的「威懾力」可能引發軍備競賽,強調「力對力無法帶來和平」、也與《防衛白書》提及的「產生和平的『威懾力』」背道而馳。

台海兩岸軍力一覽。(令和四年防衛白書)
台海兩岸軍力一覽。(令和四年防衛白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