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與地球距離遙遠,過去人類從地球上對冥王星進行細部研究是非常困難的,葛萊恩說:「這項研究建立在新視野號及羅塞塔號的非凡成就上,這兩項任務拓展了我們對於冥王星起源與發展的認識。」他指出,該團隊以化學成分為線索,分析冥王星成分自亙古至今的發展,「這讓我們對冥王星豐富的『生命』有了全新的認識」。
是否為彗星?氮、一氧化碳比例是關鍵
但葛萊恩與威特也無法篤定冥王星起源的真相,因為以現今普遍承認的太陽星雲盤假說(solar nebular disk model,SNDM)而言,冥王星的組成物質冰,是太陽原行星盤的一部分,故冥王星的組成成分比起彗星,應與太陽更為相似。太陽星雲盤假說認為,在星雲慢慢的旋轉下,由於引力的作用雲氣逐漸坍塌和漸漸變得扁平,最後形成恆星和行星。彗星則是太陽系外圍行星形成後所剩餘的物質,由冰凍的氣體,冰塊和塵埃所組成。故行星與彗星兩者的化學成分大不相同。
冥王星的大氣成分主要有99%氮氣、0.25%甲烷、0.15%一氧化碳,由於67P彗星的氮分子、一氧化碳比例要比原始星雲低了25倍,因此科學家得從冥王星的一氧化碳與氮氣含量著手,才能區別它究竟屬於彗星還是矮行星。天文新聞網站《今日宇宙》(Universe Today)指出,科學家不僅得分析冥王星大氣與冰河內的氮含量,還得計算其形成至今共揮發多少氮氣到太空之中,也必須解釋冥王星的一氧化碳含量為何比行星類還低。目前普遍的解釋假說為,冥王星的一氧化碳可能埋藏在氮冰之下,或者與液態水發生反應消耗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