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拔管案」還是我們當前急需關切的重大事件嗎?如同筆者在文章一開始說的:不論是插管還是拔管,整個台灣的大學教育早已經病危了!
從大處宏觀角度看,近兩年來台灣學術界三大龍頭相繼失守於學術倫理、利益迴避、政治干預等情事,從前中研院長翁啓惠、台大前校長楊泮池、到剛剛辭職下台的吳茂昆,哪一個不是弊案纏身?然後,我們再細部地看看各大學的醜態,從國立大學與財團之間的各種利益掛勾,到私立大學為招生與生存的各種不擇手段的技倆。筆者認為:當我們還在為「教育部能干涉大學自治嗎?」、「大學自治該授予大學校長或董事會更大的權力嗎?」或是「就算是民主合議制(例如三級三審),那就可以多數決議方式,把大學商品化,拍賣各項研究專利與教學成果嗎?」之類的問題爭吵不休時,沒有了學術自由作為理想的大學教育,我們到底有什麼資格談大學自治?因為政治干預教育從來就不曾止歇過、因為國立大學各級議會早淪為各方派系利益角力的戰場、因為私立大學董事會或校長土皇帝心態依舊高熾、因為少子化市場導向已經讓大學變成惡性競爭與虛偽造假的場所……,更因為我們全體國人的冷漠與放縱。
上述所論,在在都警告著我們:台灣的大學教育早已沈淪崩壞,我們現在就像站在懸崖邊,而且一腳騰空正步向那虛空處一樣,下一秒便是死無葬身之所的境地。這難道還不值得我們暫停腳步,好好地思考台灣的未來嗎?
曾經有位擔任過教育部次長的長輩告訴過我:「政治是一種妥協的智慧。」他的意思是:當你在某一個職務上時,就必須為這個職務負責,它不容許我們太過理想化。筆者猶記得,當時這位長輩那份和煦微笑的臉孔,充滿對晚輩的我的關愛,這種扮演智慧老人、心靈導師的方式,似乎暗示著我們凡是年紀大、閱歷多、或職位高的人,他們說出來的話一定有道理,如果你不懂就代表你沒有這個智慧。但是,當時的我卻有一個深切的疑問:究竟是我沒有智慧體會長者的深意?還是台灣的教育就是在這些層層疊疊的妥協智慧中變成現在這樣?
在探尋真理過程、學術探討的思辨、在公眾事務議題、在社會正義的實踐中,我們難道不該以自由與平等的姿態,集思廣義地共同探索與思考這些問題嗎?哥倫比亞大學曾有一篇研究報告,它指出在一般的團隊行動中,階級制度的分工有助於提高效率,但若是重大決策時,階級制度反而有害於結果。研究針對56個國家,5000多團,共30000多名喜馬拉雅山登山者調查,結果發現:登山者如果來自重視階級文化的國家(例如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則比較容易在喜馬拉雅山喪命。因為重視階級的國家與文化,決策一般由上而下,即使在面對緊急情況,也不會開口警告或提醒領隊,這些登山者保持沉默以維持階級秩序,但卻反而陷於危及生命的高風險中。顯見,如果環境劇烈變化,我們得隨機應變,此時團隊中每一個人的觀點都很重要,然而階級卻可能讓人緘口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