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訪美,說法是彰顯「親美」立場,撕去「親中」標籤;兩個月後,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登陸,說法是關心台商,維繫兩岸溝通管道。兩個行程,外界評價都不高,原因很簡單,明知所獲不可能多,所為何來?特別是後者,黨內外非議都不少,畢竟中共圍島軍演的震撼尚未完全退去,時機敏感,登陸有極大可能危及國民黨選情;然而,也正因為台海局勢緊繃,夏立言戴著鋼盔前行,就是意義。
為了國民黨,不該去;為了國家利益,該去
套用長期為馬政府兩岸政策智囊、前遠景基金會董事長趙春山的說法,「去,(對國民黨選情)沒有好處;但為了國家利益,多一個管道發聲,該去。」
首先,兩岸和平交流是國民黨一貫立場,這個立場曾經為國民黨在二00八年寫下重返執政的一頁,還在二0一八年創造逆轉勝的戰績,所謂「韓流」核心之一不就是「貨出去,人進來」嗎?遺憾的是,這個「瞬間燦爛」在二0二0年總統大選被徹底擊潰,國民黨接受了民進黨「抗中保台」是勝選唯一絕招的邏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不只民進黨視為水火,堅決不容,更被國民黨青壯代嗤之以鼻,沾了嫌棄,加以疫情影響,地緣政治改變,兩岸關係進入前所未有的「冰河期」,兩岸既有溝道管道近乎全斷,民進黨以對抗攫取選舉紅利,國民黨無能為力,「抗中」成為台灣的「新政治正確」,台灣成為大國博弈下進退不得的棋子,甚至面臨最接近「戰場」的危機,台灣如今處境,國民黨難脫「共業」。
其次,民進黨無力也無心拆解台海危局的引線,做為在野黨再有心能做的都很有限,何況無心;但維持既有溝道,就是為緩解兩岸僵局留一線生機。蔡英文總統批評夏立言此行是「向國際社會傳遞錯誤的訊息」,「台灣人民希望的是和平,不挑釁、不升高衝突,但捍衛主權與國家安全,台灣絕對不退縮。」和平不是口頭叫罵可以得到,圍島軍演印證民進黨政府做不到「不升高衝突」,馬政府時代彼岸軍演依例照會,如今不要說照會,連「海峽中線」都被抹去,談什麼捍衛主權與國家安全?
行前報備返台報告,冷衙門陸委會還能展官威
第三,蔡英文總統迄今口頭都對「兩岸建設性對話」持「開放態度」,所謂「開放態度」絕非民共對話可以,國共對話不可以,若真心實意重建兩岸健康對話,國共對話這把鑰匙,何須被輕易踐踏?民進黨扁政府時代,再不願意還是放行連戰的破冰之旅,甚至差點讓宋楚瑜當「信差」,即使陳水扁事後反悔,都沒放棄建立溝通管道的可能性,民進黨在野時同樣「常規赴陸」,比方駐美代表蕭美琴立委任內也曾以台灣民主基金會董事身份登陸,時任民進黨發言人的羅致政也以學者身分出席兩岸關係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