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短期的執政者只會趁機為自己謀取個人利益」,我們的腦海應該立刻就浮現幾個記憶猶新的名字:高端疫苗、高登環球生醫、昶虹國際、牛耳國際生技、福又達生技、富樂快篩,等等,這些應該算是「罪證確鑿」了吧?我們的執政者完全不考慮長期效益是很明顯的。
然而,從李光耀在港大的演講至今,己經是30年過去了,台灣的民主到底是進步還是退步了呢?我認為可以從我們的選民組成結構來進行分析。
首先是所謂的「藍綠基本盤」。
我曾經請教過一些年長的藍營支持者:新黨在1993年從國民黨分裂出去,親民黨在2000年出走,剩下的一些角色多半長期和財團掛鈎,或是為了資源而留下來,請問您支持的到底是那一個國民黨呢?
同時,我也問過綠營的朋友:當初為爭取台灣民主而坐牢,或是流亡海外的黨外前輩們後來都被美麗島的律師鬥倒離開了,而四大天王們之間相持不下的「割喉戰」又讓蔡英文和新潮流取得了國家大權,請問您心目中的民進黨是那一個版本的呢?
答案不意外,基本盤只認得旗子的顏色,其他的因素都不重要,因為他們最大的心願就是看到敵人倒下,讓正確的顏色永久掌權。換句話說,他們並不需要民主。
再來是一些「大到不能倒」的財團們。
以歷史的角度來看,今天的企業集團可以比作封建制度下的「諸侯」,它們擁有和諸侯相彷彿的侍從結構,通過和中央和地方官員、民代、選舉候選人之間的利益交換(往往是兩邊下注的政治獻金),不論是誰當選,它們都能夠保證政策將有利於己(例如台積電獨家收購99%再生能源)。所以,大企業金字塔下面的員工並不需要在意民主。
其次是地方宗親會、宗教和職業團體。
為什麼我們有時在文宣上會看到候選人行軍禮?為什麼他們要「逢廟必拜」甚至「夢見媽祖」?為什麼他們要積極地拉攏各種「椿腳」、宗親組織、同業公會? 這是他們在向我們暗示「我有神明加持」、「我和你是一掛的」、「我是自己人,所以你必須投票給我」。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說,這裡面講的是一種「部落式的忠誠」而不是「制度的實踐」,比的是「人際關係」而不是公共政策,所以說,我們在這裡面也找不到民主。
然後是低收入、生活困難的人們。
我們可以拿川普作一個好例子:當他喊出口號「中國勞工搶走了美國人的工作機會」的時候,他立即得到大部分美國中西部州窮困白人的絕對支持,不論這句話有多少真實性,或是他所提供的,關於尊嚴、正義的許諾有多麼空洞。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選舉會有「造勢大會」,通過喊口號、炒熱氣氛,訴諸人們的不滿、失落和被剝奪感,操作恐懼和仇恨等等情緒,承諾下將來不需要或是不可能實現的願望,政客便可以等著收割一種最廉價的選票。很顯然地,我們在芒果乾或是老人年金裡面也無法找到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