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大快訊
  • 重大快訊
  • 重大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吳典蓉專欄:連吸管都搞不定!蔡政府已失去改革的動能

2018-06-14 06:20

? 人氣

20180613-總統蔡英文13日出席民進黨中常會。(顏麟宇攝)

20180613-總統蔡英文13日出席民進黨中常會。(顏麟宇攝)

外溢效應原是經濟學用語,但在超級政治狂熱的台灣,外溢效應是因為選舉用語而為人所熟知,例如,一場乏善可陳的選舉,朝野政黨就會寄望有所謂的外溢效應來推波助瀾;然而,外溢效應也許有更結構性的用法,眼前我們也許正在見證一場政治之惡的外溢效應、終於漫延到公民社會的場景。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台灣也許邦交國不多,但過去幾十年確實累積不少軟實力,如果能做個全球民調,台灣應該是好評多於負評,在上個世紀民主化後的九十年代,台灣是民主轉型的好學生,民主轉型當然好,台灣被稱道的則是不費一兵一卒、不流血的完成民主轉型;然而這樣的光彩在進入21世紀就褪色,倒不是因為中國強大或民主退潮,最大的原因是台灣從政黨惡鬥進化到到「民主內戰」,政治被形容為台灣最落後部門,不但自己陷入僵局,還拖垮其他部門。

政治惡質化  拖累公民社會

此外,從政治角度看,台灣是個信任度極低的國家,和民主國家相比,台灣是少數沒有不在籍投票及出口民調的,不在籍投票制度才能真正落實每個公民的投票權,然而,也許是過去做票的陰影,但民主化30多年了,台灣政客寧願自己的支持者無法投票,也不敢推動不在籍投票,政治上的不信任已達被迫害妄想的程度。

相對於政治,台灣仍有親和樂心助人的民眾,所以最近十年來,對台灣的讚譽則集中在人,「台灣最美好的風景是人」,具體的個人取代政治,成為台灣美好的代表。從拾金不昧、捷運乾淨到排隊禮讓等,都成了台灣人的優點,其中不無過譽之處,例如,台灣樂於幫助外國人,但台灣苛扣外勞、甚至外勞性侵案比例偏高等,或是無視遠洋漁業虐待外籍漁工等,無不凸顯台灣的偽善;也許,台灣人和全世界多數民主國家一樣,有自私的一面,但也有公益的一面,但是只要可以撐出公民社會的獨立空間,社會就有進步的可能。

事實上,台灣公民社會某種程度成為政治的救贖,過去一個典型的說法是,當政治惡鬥、連省籍矛盾都浮上檯面時,民間並未全面被捲入,即使有磨擦也都能點到為止;甚至台灣激化政治鬥到奄奄一息時,都還可能回頭向社會力求援,重新再找出台灣的生機,例如齊柏林的《看見台灣》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這樣的人文情懷不能不說是過去幾十年累積下來的軟實力,是台灣最重要的老本,支撐被政治撕裂的台灣。然而,公民社會與政治領域雖各自獨立、但卻也互相滲透,政治日益惡質化的今天,公民社會其實岌岌可危。

限塑是為所當為  蔡政府為何對反彈如驚弓之鳥

就以最近環保署的塑政策為例,環保署日前宣布將對公私立學校、百貨公司、公部門、購物中心、連鎖速食店等4大公共場所,共計8000多家業者進行「一次性塑膠吸管」管制,第一波限制針對內用客人,預計2019年7月1日施行,外帶的消費者到2025年才限制。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典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