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太多但工資又太低,大家都受夠了!」西方職場也開始流行「躺平主義」與「靜默辭職」

2022-09-24 13:00

? 人氣

加州洛杉磯天使門公園一位民眾正在投籃。(美聯社)

加州洛杉磯天使門公園一位民眾正在投籃。(美聯社)

就在最近一個周一的早晨,25歲的吉瑪終於決定要徹底改變自己的職場生活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我一打開郵箱,裏面有許多來自公司創始人的負面郵件,」在倫敦做公關的吉瑪解釋說。「我需要在緊迫期限前取得重大結果。我受夠了。」

但吉瑪(為保全工作起見這裏我們省去吉瑪的全名)並沒有辭職。相反,她選擇繼續留在現在的職位上。她照常工作,但不再像以往那樣付出加倍的努力。

「我覺得很顯然我已經失去了熱情,我只做工作所需的最少努力,」她說。「我過去在工作前幾個小時就開始上網了;現在,我直到早晨九點才登錄。我以前工作到很晚以至於根本沒有自己的時間;現在,一到晚上6點我準時關閉所有工作軟體。」

「躺平文化」和「靜默辭職」

吉瑪選擇了「靜默辭職」(又譯「安靜辭職」、「在職離職」,「quiet quit」)。吉瑪這樣做與最先在抖音(TikTok)上流行起的「靜默辭職」風不無關係。

這一說法最初由名為user @zkchillin的用戶在2022年7月一個影片中使用,隨即躥紅,現在已經獲得350萬次點擊率,引發一種網上新潮流。

「你並沒有徹底放棄工作,但你已經不想再超越自我,」他解釋說。「你仍然履行自己的職責,但你不再贊成視工作為生命的工作狂文化;現實並非如此。你作為人的價值並非由你的勞動所界定。」

對吉瑪而言,「靜默辭職」抓住了時代思潮:在新冠疫情後以及生活成本不斷高漲之際,員工覺得工作過度但工資又太低。

「我覺得許多人都受夠了,」她說。「他們認識到他們所付出的努力並未體現在工資待遇上:沒有人應該為那點讓自己感到有壓力和擔憂的(工資)而讓自己筋疲力盡。」

「靜默辭職」引起了媒體的密切關注,已經有大量報導關注這一職場潮流。在許多方面,它並非是一個新現象:消極怠工(coasting) 、上下班打卡但卻盡量少幹活一直以來在工作場所就存在。出於各種原因,不滿員工總會找到與工作脫鉤、又能保全職位領取薪水的方法。

但圍繞「靜默辭職」這一新概念的反響現在似乎尤其能引起人們的共鳴,究竟是為什麼呢?這一現象的流行,從長遠來看對我們工作與職業又說明了怎樣一種廣義的文化態度呢?

長達數十年的現象

這一說法可能是新的,但"躺平"背後的概念其實早就存在。
這一說法可能是新的,但「躺平」背後的概念其實早就存在。

倫敦大學學院管理學院副教授柯洛茨說,這一說法可能是新的,但「靜默辭職」背後的概念其實早就存在。

「雖然這一說法來自較年輕一代,並有了一個新包裝,但其實人們在數十年以來一直使用不同名稱來研究這一現象:工作不投入(disengagement)、表現疏忽(neglect)以及退縮行為(withdrawal)。」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