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知名的大猩猩Koko,多年來帶給人們無數驚嘆。但美國「大猩猩基金會」20日發布聲明表示,擁有以手勢(手語)和人類溝通的能力,獲得來自全世界的喜愛與矚目、被封為「全世界最聰明大猩猩」的Koko,於19日在睡夢中安詳離世,享年46歲;雖然遺憾,但已經比她的野生同類(平均壽命30~40歲)高壽。
Koko是西部低地大猩猩(western lowland gorilla),1971年7月4日在舊金山動物園(San Francisco Zoo)出生,但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加州伍塞德(Woodside)的保育區度過,由大猩猩基金會(The Gorilla Foundation)照料。Koko名字來自於日文的「花火子」(Hanabiko),因為牠出生當天是美國國慶日,放煙火(花火)的日子。
從小便成為科學研究對象的Koko,由動物心理學家派特森(Francine Patterson)博士照料,並教導她以美國手語為基礎改編的「大猩猩手語」(Gorilla Sign Language),試圖探索新的溝通方式,雙方也開展長達數十年的緊密關係。
成年後的Koko可以掌握1000多個手語單字,更能聽懂2000個字詞,她不只學會了數以百計的名詞,更令人驚嘆的是她掌握了動詞、表達情緒和空間的詞彙:例如「多一點」(more)、出去(out)和悲傷(sad)、甚至是「我的」(mine)這種抽象的概念。
聰明的Koko還曾在1978年以一張「自拍」,登上《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雜誌的封面,她模仿攝影師使用相機的動作,坐在鏡子前幫自己拍了張照,也成為經典的雜誌封面。
Koko the gorilla, pictured here on the October 1978 cover of National Geographic, has died at 46. pic.twitter.com/DlHANqVYlE
— National Geographic (@NatGeoMag) 2018年6月21日
為羅賓威廉斯之死傷心,最喜歡小貓咪
Koko的特別之處不只在於語言能力,更讓人驚嘆的是她所表露出的情緒,在電影播放到悲傷段落時,Koko會不忍地轉頭;已故好萊塢著名影星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曾經在2001年前往拜訪Koko,一同拍攝紀錄片,13年後,當保育員告訴她羅賓威廉斯的死訊,大猩猩基金會說Koko看起來「悶悶不樂、垂頭喪氣,嘴唇顫抖了起來。」
但當然也有人質疑,Koko真的在表達哀悼之意嗎?人類是否在解讀Koko的行為時投射了過多自我在她身上?
不只和人培養深厚的情感,Koko還非常喜歡貓咪,未曾生育的她,把母愛都投射在貓咪身上。在許多影片中都記錄著她溫柔地抱著貓咪、疼愛有加,甚至讓小貓窩在她頭上的模樣的模樣。當她的小貓「球球」(All Ball)在1984年12月死於車禍,Koko比出「貓、哭、抱歉、Koko-愛」(Cat, cry, have-sorry, Koko-love)等手語,以她的方式表達哀傷。
Koko至少養過5隻貓:球球、口紅(Lipstick)、煙霧(Smoky)、黑妞(Miss Black)、灰妞(Miss Grey)。大猩猩基金會曾出版《Koko的小貓》(Koko's Kitten)一書記錄這個故事,也成為通行全世界的兒童讀物。
Following the article, the book Koko's Kitten was published and continues to be used in elementary schools worldwide.
As the world mourns Koko the gorilla, we're remembering her great love of cats pic.twitter.com/XGt1MAncIA
— TODAY (@TODAYshow) 2018年6月21日
Koko真的聽得懂人話嗎?
儘管Koko的靈性風靡了全世界,但學者們對於她的能力和派特森博士的訓練方式,一直抱持著懷疑態度。紐約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語言中心從事相關研究的心理學家特瑞斯(Herbert Terrace)曾表示,猩猩之所以做出手勢,更多是為了滿足訓練者的要求以獲得獎勵,而非出於透過表達字詞以交換訊息的動機。
但無論如何,Koko作為連結大猩猩和人類間的大使,以及跨物種溝通和情感交流的象徵,都觸動了數百萬人的心靈,大猩猩基金會的聲明中寫道:「Koko所屬的西部低地大猩猩被列為極危(CR)物種,也因為她獲得了世人的關注。無論Koko表達的語言和人類是否相同,她在語言之外所教導我們有關大猩猩的一切,都將繼續影響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