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不宜太誠實的總裁─從外匯管制說起

2022-10-04 07:20

? 人氣

面對立委極端情況假設的詢問,央行總裁楊金龍一句「將採取外匯管制手段」而引發爭議。(顏麟宇攝)

面對立委極端情況假設的詢問,央行總裁楊金龍一句「將採取外匯管制手段」而引發爭議。(顏麟宇攝)

央行總裁楊金龍上週在立法院答詢時,因為一席必要時「採取外匯管制手段」的回答,而引發金融圈一陣議論,之後只能以「任內絕對不會外匯管制」的表態平息爭議。這個堪稱「無風起浪」的小風波,算是央行總裁的一次失言。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個事件的起源在立委詢問楊金龍:「萬一短期內外資撤出1000億美元」央行是否有相對應措施?楊金龍表示,萬一出現大量資金撤離,將會採取外匯管制手段;但他也強調,外資撤出至今,央行的因應措施都算是非常好,且外匯存底還有5000多億,我國有足夠能力因應。

這個回答讓金融圈說「很shock」,因為「外匯管制是很嚴厲的措施」,用到時通常也代表市場已有金融危機的風險了。結果這個失言讓央行晚上發出聲明澄清,楊金龍再到立法院時也要「掛保證」強調任內不會實施外匯管制,透過彈性有效的貨幣政策及「外匯管理措施」,已足以維持金融市場穩定。

只是這番話來得「有點晚」了,楊金龍那句「採取外匯管制手段」的話已廣為傳播、深入人心,想再「圓回來」,難度已高。不論那個觀點看,都算是失言了。

由於金融市場對消息的敏感性、及金融市場波動對整體經濟、社會的影響性,央行總裁的話語,就算是還不到「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地步,但對金融產業與市場絕對是影響深遠,善用則可能不花一毛錢就達到政策目標,誤用(或外界錯誤解讀)則可能讓市場損失慘重、兼重創央行威信。

當年歐洲主權債信危機導致歐元解體風險升高時,歐洲央行總德拉吉以一句「在我們的職能範圍之內,歐洲央行會不惜一切代價保存歐元」,扭轉外界看衰情勢、成功保衛歐元。前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則是曾用一句「非理性繁榮」讓美股重挫、損失慘重。也因此有人稱央行可以「用嘴巴」就達成大部份的政策目標。

既然央行總裁談話的可能影響如此大,面對立委質詢的五花八門、甚至各種「極端假設」下的問題,央行是更該謹慎,未必就要「掏心掏肺」說出所有備案。

例如,面對極端的大量外資流出並引發金融危機,從「溫和」的「請喝咖啡」到嚴厲一點的「節制甚至關閉投機工具」─如當年亞洲金融風暴時,彭淮南斷然關閉台幣的NDF(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交易),再到最狠的外匯管制─只准進不准出,當年亞洲金融風暴時,馬來西亞的總理馬哈地就是祭出這招,這些所謂的「18套劇本」都在武器庫中、都可能採用,端視具體威脅與情況而定。央行面對立委極端情況假設,實在不必亦不宜說出「將採取外匯管制」的話,因為只要此話一出,不論說者在前在後加了多少的前提、假設、但書都沒用,因為大家都只聽到、也只看到必要時央行「將採取外匯管制」。

30年前的央行總裁謝森中曾有一句名言:央行總裁有公開說謊的權利。現在官員「公開說謊」或許再難容於立委或社會,但不說謊也不表示必須「全都露」,具體如干預匯率進出金額、終極的管制手段等,如果揭露的負面影響與問題更大─例如可能成為美國把台灣列為匯率操縱國的「呈堂證據」,或引發外資的不安與對台投資的負評,那就免了吧。

作為個人的為人處世準則,正直、誠實、不隱瞞等可能是美德,但作為央行總裁,則未必就是美德了。央行的「老實樹」,其實有時可以「不老實一點」,央行反覆吟唱數十年的那句「尊重市場機制,只有必要時再作調節」的老話,其實可能是許多問題最官式、最無新意、但也是最佳答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