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觀點》威權與民主都需要反思

2018-07-09 06:30

? 人氣

「這世界沒有完美的制度,任何制度都需要在反思中不斷改善、進步。」(多維觀點提供)

「這世界沒有完美的制度,任何制度都需要在反思中不斷改善、進步。」(多維觀點提供)

國民黨終於在2018年6月18日完成新竹縣長的黨內提名程序,九合一選舉最重要的22個直轄市及地方縣市首長選舉,藍綠陣營列陣已定,接下來到11月24日投票日為止,將近半年的時間,台灣各級政府都將陷入幾近「無為」的最低運作狀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與此同時,備受台灣各界關注的,與「退伍軍人年金改革」案有關的《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修正草案,也於6月20日在民進黨立法院多數席次優勢下,以逐項表決的方式通過民進黨版的軍人年改方案,終能在7月1日起與去年就已三讀通過的「退休公教人員年金改革」方案同時上路。

有國民黨立委揶揄國防部、退輔會為了讓年改方案能在7月1日上路,「展現了難得的高效率」。然而,若認真檢討,「軍公教年金改革」早在馬英九執政時的2012年10月啟動,歷經5年8個月時間才完成修法。相較於北京整治霧霾、整頓低端人口或是精準扶貧等問題,甚至興建高速鐵路等重大基礎建設等,皆是北京號令一出,各省各地雷厲風行地推動,迅速取得成績。

效率vs共識 見仁見智

台灣的「軍公教年改方案」從立案到修法完成,何談效率。然而,威權體制內「小圈子決策」的「高效率」以及民主體制凝聚社會共識的「缺乏效率」孰優孰劣,卻無法採取如此簡單地二元區分。

中共自從鄧小平落槌決定「對內改革、對外開放」政策以來,歷經40年時間發展,在經濟上取得重大成就,威權體制決策過程的高效率及上令下行,的確是關鍵原因之一。

從表象來看,中國大陸自「改革、開放」以來,國內生產總額(GDP)逐年提高、國民所得也穩定增加,公路、動車、高鐵及各種象徵「進步」的聳天高樓、大型體育館等硬體建設在各地出現;6年來,佔世界經濟比重從11.4%成長到15%,對世界經濟成長貢獻率超過30%等等經濟數據,見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決策、治理似亦有可取之處,吸引許多中外學者投入研究。

不過,不論是早期由研究北京治理模式的美國學者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提出的「碎片化威權主義」或是黎安友(Andrew James Nathan)提出的「韌性威權主義」,或者是中國學者王紹光、樊鵬提出的「共識型決策模式」,或當前流行的新威權主義理論,以這些標準度之,其實仍未脫離「威權主義」制度的本質。

威權制度的優點和它的缺點一樣非常明顯,它專制,卻有令人稱頌的效率,甚至於支撐起「效率」的內在恰恰是因為其「專制」的一面。威權在決策中隱含的最大弊端,不論是「一言堂」或是「共識決策」,其本質就是「一個人或少數人」決定,因為做決定的人數少且同質性高,相較於民主制度,形成決策的速度自然快上許多;此外,在執行方面,威權制度官僚對於「上令下行」,貫徹命令求表現,也是中國大陸許多政策得以高效率的原因。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