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本想透過一帶一路加速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然而,目前眾多一帶一路的呆帳工程,是否會拖累人民幣國際化的動能?數位人民幣會是其最後的法寶嗎?
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大國夢當中,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在其中央黨校的報告中指出,人民幣國際化對中國全球戰略布局意義重大,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金融體制改革,乃至於世界經濟格局與國際貨幣體系,都會有深遠的影響。在此大原則下,近幾年,中國就用盡一切手段來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例如藉由其龐大的外貿購買力,盡可能爭取以人民幣定價及清算。再如透過一帶一路進行人民幣的資本輸出,希望帶動沿線國家以人民幣作為跨境支付貨幣。這些努力的成效如何?根據中國銀行的「離岸人民幣指數」(ORI),在2014年美元、歐元、英鎊、日圓與人民幣等5種貨幣的離岸指數分別是48.8%、25.9%、5.8%、5.6%與1.2%。截至2021年底,人民幣的離岸指數只小幅成長至1.9%。
人民幣跨境支付快速成長 但近半為與香港之交易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人民幣國際化報告」指出,近年來,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快速成長,在2020年已達到28.39兆元人民幣。但若細看其交易對手可發現,有高達46%的交易,是由中國內地與香港之間的交易產生。第2名到第5名的交易對手分別是新加坡、英國、澳門與台灣。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排序與中國對外貿易夥伴的排序有重大落差。根據統計,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依序為美國、日本、韓國、越南與德國。這應該是中國特別運用一些措施,來衝高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的量,所造成的奇異現象。當然把與香港的貿易也納入計算,也將使得整個統計數據墊高不少。
「人民幣國際化報告」指出,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幫助企業規避匯率風險、減少匯兌成本方面發揮了作用。近年來,大宗商品、跨境電商等領域成為貨物貿易跨境人民幣結算新的增長點。目前使用人民幣結算的行業集,以批發業與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最多。大宗商品貿易領域人民幣跨境收付增長快速,2020年全年原油、鐵礦石、銅、大豆等大宗商品貿易跨境人民幣收付金額為2,525.66億元,同比增長16.4%。
一帶一路工程進入尾聲 當地國陸續傳財政危機
2020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超過4.53兆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6%,占同期人民幣跨境收付總額的16%。其中,貨物貿易收付金額8,701億元,同比增長18.8%;直接投資收付金額4,341億元,同比增長72%,可說是成長最為迅速的地方。此外,截至2020年底,中國與22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在8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了人民幣清算機制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