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周惠民專文:一場未完的戰場,二十年後槍砲聲再響起

2018-07-13 05:10

? 人氣

一戰結束後,約翰內斯·貝爾(德)於鏡廳簽署《凡爾賽條約》,其身前為各協約國代表。(取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一戰結束後,約翰內斯·貝爾(德)於鏡廳簽署《凡爾賽條約》,其身前為各協約國代表。(取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1918年列強簽訂凡爾賽和約真的結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嗎?當然,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停戰協定結束軍事對抗,原本沒有勝利者,美國總統威爾遜不斷呼籲各國放棄對立心態,重建和平。雙方陣營雖然響應這種呼籲,卻沒有好好處理停戰後的各種問題。俄國早已退出戰場,美國國會也不同意凡爾賽和約,只留下英、法兩國不斷指責德、奧等同盟國。許多人因此認為:凡爾賽和約只是一個逗點,各國整理戰場之後,1939年又重新開戰。兩次大戰間的因果關係為何?需要進一步討論。但我們要先提出一個問題:為何會有這一場戰爭?為何會動員這麼多人?造成這麼大的損失,卻沒有一個清楚的動機與結果?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1918年列強簽訂凡爾賽和約真的結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嗎?當的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慘烈超乎當時人的想像,但當時的政治領袖完全不清楚將面臨怎樣的前景。薩拉耶佛槍響之後,歐洲戰雲緊布,各個國家開始動員。當時許多英國政治人物並不以為意,相信這只是「一場快樂的小仗」(a jolly little war),即使軍隊得開赴戰場,一定可以返鄉過耶誕。只不過他們沒有想到,這場戰爭拖延4年,波及世界各地,造成近1千萬軍人死亡,兩千萬軍人受傷,700萬平民也遭戰火吞噬,小仗成了大戰。受創最為慘重的當屬東歐羅馬尼亞、塞爾維亞及蒙地內哥羅等國,塞爾維亞損失近5分之1的軍隊11%的人口,蒙地內哥羅則損失近6分之1人口。

戰爭還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各國政府為了要應付戰爭開支,不但開徵新稅,還到處舉債。表面上,因為軍火及軍需工業興起,造成生產毛額暫時增加,但也有幾國國家羅掘具窮,經濟衰退。各國因龐大軍費開支,被迫向美國借款,戰後,英法強迫德國賠款,以償還債務,德國只得向美國舉債,不斷循環,直到1931年各國經濟瓦解為止。英國在第一次大戰期間對美債務,在1934年時還有44億美金,到2015年才清償完畢。戰時,德國財政吃緊,每天要支出6到7千萬馬克,但新增稅收僅能支應13%,財政根本無法平衡。戰爭結束時,德國國債高達1450億馬克,還要面對巨額的賠款。但法國政府認為:1871年德法戰爭後,法國人也被迫支付50億法郎賠款,加上割讓亞爾薩斯與洛林兩地。因此認為法國對德國的要求並不過份。

第一次世界大戰影響甚大,許多男人出征,迫使女性投入職場,造成人類歷史第一次重大的家庭結構改變,甚至許多國家女性爭取投票權也與此有關。但戰後許多復員軍人又回到職場,女性又面臨失業衝擊。此外,戰時男性大量死亡也使男女性比例失衡,許多失婚的女性必須就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