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大撒旦與邪惡軸心的雙人舞

2015-04-05 17:04

? 人氣

伊斯蘭教革命、大使館人質事件

人質事件也讓卡特在1980年的總統選舉中,遭遇史無前例的慘敗。雷根(Roanald Reagan)上台的時候,慘烈的兩伊戰爭(Iran–Iraq War)已經開打,1982年有多名美國人在黎巴嫩被伊朗支持的真主黨(Hezbollah)挾持,華府基於各種考量,開始透過祕密管道為伊朗提供軍火,然而雙方欠缺互信,伊朗強硬派故意讓機密曝光,在美國政壇掀起「伊朗尼游醜聞」(Iran–Contra scandal),雷根的國防部長溫伯格(Caspar Weinberger)、白宮國家安全顧問麥克法蘭(Robert McFarlane)、中情局局長凱西(William Casey)都遭到起訴。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美軍飛彈巡洋艦「文森尼斯號」(USS Vincennes)
文森尼斯號

1988年7月3日,波斯灣的美軍飛彈巡洋艦「文森尼斯號」(USS Vincennes)誤認伊朗航空(Iran Air)一架空中巴士(Airbus)A300型客機是伊朗空軍戰鬥機,發射2枚面對空飛彈,將它擊落,機上290人全部罹難。後來伊朗一狀告上海牙國際法庭(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美國賠款1億3180萬美元,但是始終拒絕道歉,文森尼斯號相關人員事後甚至獲頒勳章。

誤擊民航機 美國有前科

老布希(George H. W. Bush)總統1989年1月就職時,兩伊戰爭已經在前一年的8月,以100萬軍民死亡的慘重代價落幕;何梅尼在1989年6月過世,新任(也是現任)最高領導人哈米尼(Ali Khamenei)亟欲重整伊朗殘破的國計民生,提升國際形象;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爆波灣戰爭(Gulf War);美國與伊朗關係出現契機,哈米尼的第一任總統拉夫桑賈尼(Akbar Hashemi Rafsanjani)是溫和派,在1991年11月促成美國在黎巴嫩的最後一位人質獲釋,然而老布希政府並沒有投桃報李,錯失良機。

柯林頓(Bill Clinton)總統時期,美伊關係時好時壞。柯林頓一開始對伊朗與伊拉克一視同仁,採取圍堵政策。1997年,伊朗舉行總統選舉,溫和開明派教士哈塔米(Mohammad Khatami)當選,對華府遞出橄欖枝,雙方開始書信往返,然而伊朗的權力核心依然是哈米尼與其強硬派教士集團,華府始終無法觸及。

溫和派總統 強硬派最高領導人

2001年9月11日,小布希(George W. Bush)總統上任不滿8個月,美國遭遇遜尼派恐怖組織「基地」(Al-Qaeda)攻擊,哈塔米總統立刻表明協助意願。同年10月美國出兵阿富汗(也是伊朗鄰國),推翻神學士(Taliban)政權,伊朗在戰後重建工作上出了不少力,雙方外交官經常碰頭開會,關係好轉到前所未有的地步。2003年5月,美國入侵伊拉克之後兩個月,哈塔米政府表明希望解決懸宕已久的核子爭議:美國接受伊朗發展「和平用途」的核子工程計劃,伊朗願意協助綏靖伊拉克局勢、對抗基地組織。然而當時美國已經打下巴格達,小布希政府志得意滿,並沒有把德黑蘭的建議當一回事,再度錯失良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