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美國總統拜登在一場活動中捍衛強勢美元,強調全球經濟惡化不是美元升值造成,而是因為各國經濟不振與政策失當所致。但實際上,美國當然是這波全球經濟惡化的主要禍首,而且原因不僅美元因素而已。
美國升息引來強勢美元,攪動全球經濟與市場
今年以來,美國聯準會為了壓制通膨,連續強勢升息,因所帶動美元匯率大漲,其它貨幣因所貶值;而其它國家又為了避免匯率衝擊過大、進而讓通膨惡化等考量,也不得不跟進升息,結果各國的成長都受到打擊,對美國的批評亦不絕於耳。上周末各國代表出席IMF與WB的會議時,即紛紛對強勢美元表示不滿,拜登這番辯駁就是回應外界的指責。
就事論事,美元強勢升值當然是造成這波全球經濟動盪的直接禍首,任何一個專業人士、或甚至只是金融市場人土,都是如此看法。因為正是聯準會的快速又大幅的升息,讓全球資金回流美國、美元因而走強;其它國家則因外資流出,同時面對股匯雙跌的衝擊、降低經濟成長力道。
更慘的是:這回還有捲土重來的通膨問題,匯率貶值會讓通膨更形惡化,許多國家因而不得不升息,以捍衛貨幣(或至少減少與美元間的利差)與壓制通膨,但升息又會降低成長。許多國家面臨的選擇不是好或壞,而是最壞、或沒那麼壞一點的選擇。
「習慣性」以鄰為壑,美元多次重創其它國家
最明顯的就是歐洲─原來成長已走低、甚至近零成長,但在通膨與貨幣貶值雙重壓力下,最後還是不得不選擇升息,而且一次升息3碼。更糟糕又倒楣的是那些開發中國家,如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埃及、辛巴威、土耳其…..等,都陷入國家破產的風險中,原因則除了食物、能源價格飆漲、通膨惡化外,美元強勢升值是直接因素,讓這些國家債務增加、無力償債。
因此,拜登替強勢美元辯駁的話就顯得相當蒼白無力,情況最糟糕的國家誠然是有治理問題,但美元當然是攪動與造成這波全球經濟震盪的最直接因素。而且,美國是「習慣性」的以鄰為壑,過去數數十年間,其實已發生過數次美元反轉,為其它國家的經濟與金融帶來災難的案例─如80年代伏克爾為抗通膨大幅升息,造成拉美的金融災難,90年代聯準會「預防性升息」防通膨,為墨西哥帶來國家破產的「龍舌蘭危機」,3年後由亞洲金融風暴「接力」…….。
即使拿開美元直接因素,還是可看到這波經濟災難的成因,到處都有美國的「指紋」。這波通膨再起的主因之一,其實就是美國去年過頭的大撒幣財政政策,當時美前財長薩默斯就已警告會點燃通膨之火,當然拜登政府官員都信誓旦旦不會有通膨,結果證明他們全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