囂張的特權,這回輸出通膨與全球分享
而美國政府能如此大印鈔、狂撒幣,又與全球金融體系的「美元本位制」有關,美元霸權讓美國擁有法國前總統戴高樂所說的「囂張的特權」。這個美元霸權,讓美國當年能把各種「有毒債券」輸送到全球,讓世界與美國一起分擔金融海嘯的損失,這一次,則是讓美國能把通膨對全世界輸出、與大家一起「分享」。
而另一個影響經濟與通膨的重要因素:俄烏戰爭,其對經濟的破壞極大,侵略者俄羅斯當然要負最大責任;但之後歐美與俄國的交相「制裁反制裁」,卻是讓通膨加劇、經濟探底、甚至重創整個歐洲經濟的主因,而美國其實在其中扮演主要角色。
在俄對歐「斷氣」後,美國卻扮演發災難財的角色,以其國內天然氣4倍價格賣給歐洲─顯然這種賣價無助平息通膨、只是讓通膨更惡化而已,讓德、法忍不住指責美國的作法:法國總統馬克龍就公開說,在盟友能源短缺之際,用貴4倍的價格出售,不是歐美「友誼的真諦」,德國官員則痛斥美國「哄抬價格」、「發災難財」。與此同時,美國為了全球霸權、地緣政治因素,對中國祭出貿易戰、科技戰,拿供應鏈當武器打亂供應鏈,同樣對全球經濟、產業、通膨都有不利影響。
美國政策永遠只考慮美國利益,各國自求多福
美國是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元霸權掌握與操控者,其經濟與貨幣政策影響全球,只是美國優先考量者必然是本國利益,其它國家不必寄望美國政策的「照顧」;1971年美國突然宣布不再接受美元兌換黃金引發全球震撼與歐洲盟邦的嚴厲指責時,當時的美國財政部長康納利回應外界指責時說:「美元可能是我們的貨幣,不過是你們的問題(It may be our currency, but it's your problem.)」。
這種為本身利益「死道友不死貧道」的思維與作法,就一直美國政府「優良的傳統」─2014年「QE退場」引發新興市場震盪時,聯準會官員同樣明確表示,新興市場並非他們關注的焦點,也非他們的責任,美國經濟的表現才是他們施行QE政策的指標。這次美財政部長葉倫說法類似,她強調美國政府首要任務是打擊通膨,即便因此影響其他國家,但「由市場來決定匯率是美元最佳機制」。
因此,這次也不必寄望美國能顧及他國經濟情況需求而「自我犧牲一點」。不過,一定要釐清、說清楚的是:拜登那番把美元對這波全球經濟震盪的責任推得一乾二淨的話,實在是「過於謙虛」了,美國、美元一直以來就是有那麼大的影響力,而且從來不吝於使用。
當世界開始憎惡美國聯準會時
如果拜登還不承認這次美國是那麼「顧人怨」,可以看看英國財經專業媒體《金融時報》的一篇文章「世界開始憎惡美聯儲」,或許就不會說出這些事與美元升值無關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