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這個世界:《漢娜鄂蘭傳》選摘(2)

2018-07-25 05:10

? 人氣

在《人的條件》中,漢娜鄂蘭的現象學探索有三方面的說法:她談到的條件,分別關乎人的存在、人的活動和這些活動進行的空間。(取自佳映娛樂)

在《人的條件》中,漢娜鄂蘭的現象學探索有三方面的說法:她談到的條件,分別關乎人的存在、人的活動和這些活動進行的空間。(取自佳映娛樂)

鄂蘭在撰寫〈小岩城事件反思〉和〈教育的危機〉等針對特定議題的文章時,採用了《人的條件》所闡釋的複雜分析架構,但她很少停下來複述這個架構的主要元素。她這種欠缺耐性的做法令誤解很容易出現,她也往往被視為一個冰冷而抽象的思想家,而事實上她卻致力追求一定的具體性。她把她的哲學思考方法稱為「概念分析」,而她的任務就是找出「概念從何而來」。藉著語文學或語言學分析的幫助,她把政治概念的源頭追溯到具體歷史事件或一般政治經驗。然後她就能夠量度,一個概念跟它的源頭偏離了多遠,並追尋各種概念如何隨著時間流逝而產生交互關係,也揭示語言和概念上產生的混淆。換句話說,她在實踐一種現象學。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人的條件》中,鄂蘭的現象學探索有三方面的說法:她談到的條件,分別關乎人的存在、人的活動和這些活動進行的空間。人的存在條件包括:生命本身、新生和必朽性、與他人並存、活於世上以及生存於地球上。也就是說人經歷誕生、活著、死亡;個人進入眾人的群體,與他人一起生活,然後離眾人而去;他們活在地球上,生活在透過人類活動而在地球上形成的世界。所有這些條件都可連繫到構成「行動的生活」的人類活動:勞動、工作和行動;但特定的存在條件跟特定的活動直接對應。生命這個條件跟勞動這種活動對應:它是人類軀體的生物性程序,包括成長、代謝、朽壞,而受制於「由勞動產生並注入生命的存活要素」。活於世上這種條件,跟工作對應。人類在地球上打造出一個世界,而這個世界每一種能夠存續的工作產物,就成為了活於世上這種人的條件的一部分。與他人並存這種條件跟人類行動對應;除非有多於一人存在,否則就沒有所謂行動,沒有政治生活。而最終來說:

「這三個活動以及和它們對應的條件,都和最普遍的人類存在條件息息相關:誕生和死亡,新生和必朽性。勞動不僅保障個人的存活,也維繫了種屬的生命。工作及其產物,人造物,則是為凡人生命的虛度以及人類時間的稍縱即逝賦予了一種恆久性和耐久性。至於行動,由於它致力於開創且保存各種政治體,而創造了回憶或即歷史的條件。勞動、工作,乃至於行動,也都植基於新生,因為它們的任務是基於預知和猜想,為了如陌生人一般誕生到世界來的新生兒提供且和保存這個世界。然而,這三者當中,行動和人的誕生條件關係最緊密;世界之所以會感覺到內在於誕生裡的新的開始,那是因為新生兒擁有重新開創某些事物的能力,也就是行動。」

人類可以在孤獨處境中從事勞動和工作,但這樣做的話,就是沒有實現具體的人類特質;他們就像勞動的野獸或一個一個的造物主。另一方面,人類不能單獨行動。與他人並存是行動的必要條件。行動有賴乎他人的持續存在,它需要一種公共空間。公共空間跟私人空間不一樣;用古希臘的話來說,公民群體(polis)跟一家人(household)是不一樣的──家庭是透過勞動和工作而滿足人類物質需要的地方。對古希臘人來說,在家庭的領域裡,生活上的必需支配一切;反之,公民群體的領域則是自由的天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