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之城》由加拿大溯流劇團獨家授權、臺灣團隊在地化為中文版本,是一齣結合策略桌遊與劇場形式的線上展演,想像成平行時空的地球,依照方位分成八個城邦,彼此獨立卻也相互牽連,觀眾必須參與各種決策,進而逐步形塑一個「理想世界」。這是陳侑汝首次參與桌遊概念的執導,我們特別邀請桌遊設計師張倚奇與之對談,說是對談,倒比較像是分享與汲取,兩人在各自創作路上與桌遊集合間,所拾獲的意義。
媒介
陳侑汝投入劇場工作,張倚奇漫遊桌遊世界,兩人先前並不認識。但張倚奇有點興奮先開口,之前擔任「Arco Renz X 鄧富權-舞蹈實踐:構作思維的弧光」工作坊客座講師,難得跨進劇場,是非常有趣的交流經驗。當日,有個提問令她印象深刻,一位學生問道,身為表演者,我們在台上會感覺自身就是作品,那如果今天作品換成桌遊,妳對於桌遊帶有什麼樣的投射?會把桌遊也視作人嗎?
「當時我才回想起來,我所有作品都是自身經驗、想法的投射,想要在這個社會做的事情,想法都變成了桌遊。我以前沒有發現這一面。」
張倚奇的父母是國際桌遊代理商,從小在桌遊堆裡長大,她指著工作室地板上成堆的桌遊作品,「以前我們家就跟這裡差不多,各種遊戲都會試玩,我是第一批白老鼠。」隨手接觸卻也談不上熱愛,也從沒接家業的念頭,出國念了工業設計,學成歸國後想創業,「我真正想做的是,不管媒介是什麼,我要用這一樣東西創業,去做我想改變社會的事情,只是剛好在我們家是桌遊。」
媒介是桌遊,她接著找來一百位桌遊產業人士,問「桌遊是什麼?」張倚奇想知道,除了好玩,桌遊還能帶有哪些意義。從此,作為創業的起點。
陳侑汝回顧自身專業養成,也有類似的開關。報考大學科系時,原先一心想念劇場設計,卻未能如願考上而改考戲劇系。誰知,別有用心之下進到戲劇系,反倒腦洞打開,「我才發現好像可以用不同媒介(去做原先想做的事),有時候被困住只是自己的思考還沒想到,那需要特別轉化。後來也覺得太在劇場的表演框架裡,反而容易把自己鎖起來了,遇到這樣的困境才會再去想,好像又需要打開自己的腦。」
這幾年的創作,陳侑汝喜歡與他人合作,「因為可以共同討論。或找到共同的媒介,這個媒介能讓彼此都放開一些心防,讓我們思考本質是什麼,再想怎麼抓到平衡,轉換成其他方形式呈現,讓大眾可以重新去看待這件事。」
產生對話
在《理想之城》之前,陳侑汝對桌遊的印象是大學好友出遊必備的玩樂物,她認為,在玩桌遊過程中所發生的對話與互動是珍貴的,「我覺得它是一個媒介,開啟一個行動的契機,才有可能收穫回來的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