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聯社指出,南韓總統尹錫悅緊急召開國家安全會議,強調北韓的挑釁舉動是南北韓分治以來第一次以飛彈侵犯北方限界線,已是「實質性的領土侵害行為」(不過北韓飛彈的彈著點並不在南韓的領海之內)。南韓也隨即出動F-15K、KF-16朝北方限界線以北的北韓海域發射3枚防區外精確打擊飛彈(SLAM-ER)作為反制,最後也全部落入公海,與北方限界線的距離與北韓飛彈在南韓側的落點相當。聯合參謀本部稍晚證實:「韓軍已通過空軍進行精確的空對地飛彈發射,以回應北韓今天發射的短程彈道飛彈。」《中央日報》稱,北韓武裝在「護國演習期間」(10月17日至28日)也曾侵犯西海(黃海)的北方限界線,但當時僅以火砲挑釁,朝南韓方向發射飛彈尚屬首次。
北韓之所以提出嚴正警告,大抵是因為美韓從10月31日起舉行為期5天的「警戒風暴」(Vigilant Storm)聯合空中演習,兩軍出動逾240架戰機參演,包括韓軍的F-35A、F-15K與KF-16、KC-330空中加油機等140餘架,美軍則有F-35B(從日本岩國基地起飛參演)、EA-18電戰機、U-2高空偵察機、KC-135空中加油機等100餘架,澳洲空軍1架KC-30A空中加油機也參與本次演習。南韓聯合參謀本部對於北韓的飛彈威脅表示:「我軍絕不能容忍北韓挑釁,韓美將加強監視與警戒,果斷採取應對措施。」
雖說南韓聯合參謀本部表示北韓2日發射「3枚」飛彈,不過日本防衛大臣濱田靖一2日召開記者會說明飛彈資訊時表示,北韓是在上午8時50分發射「2枚」彈道飛彈。第1枚朝東方飛行約150公里,最高飛行高度約150公里;第2枚則朝東南方飛行約200公里,最高飛行高度約100公里。根據自衛隊的觀測資料,這兩枚飛彈都沒有落入日本專屬經濟海域,值得注意的是,日方指出北韓這兩枚飛彈可能具有「變軌飛行」能力,應是可攜帶核彈頭的北韓版「伊斯坎德爾」(Iskander)—KN-23。
針對北韓再次發射飛彈,日本首相岸田文雄2日上午10時走進首相官邸前,對媒體強調「北韓以前所未有的頻率密集發射飛彈,實屬無法容忍。由於朝鮮半島的緊張情勢升高,將盡快召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討論對策」。岸田隨後進入官邸,與防衛大臣濱田靖一、外務大臣林芳正、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召開「4大臣會議」。松野博一會後表示,北韓飛彈當天飛越北方限界線落入南韓側海域,足以升高區域緊張。由於北韓接下來很可能繼續進行包括核試爆在內的挑釁舉動,日本政府將與美國等盟友合作應得,繼續收集情報、監控情勢,希望與美韓一同致力北韓無核化。
首爾南韓梨花大學(Ewha University)教授伊斯利(Leif-Eric Easley)對美聯社表示,北韓飛彈進入南韓側海域引發空襲警報,很可能是用以威懾南韓國民的手段,藉以迫使南韓政府改變政策。他承認北韓不斷提升的軍事能力確實讓人擔憂,但如果對其讓步只會讓局勢變得更糟。南韓智庫世宗研究所(Sejong Institute)的北韓問題專家鄭成長(Cheong Seong-Chang)則擔憂,南北韓發生武裝衝突的機率正在上升,他同意南韓應該對北韓的威脅做出「等比例的回應」,但不適宜做出「壓倒性的回應」,以免兩韓局勢螺旋性上升,甚至導致北韓動用戰術核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