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末台灣能源產業界度過年度的能源週,台灣離岸風電高峰會論壇(GOWST)在周一周二登場,接續三天智慧能源週(Energy Taiwan)集合了橫跨太陽光電、風電、儲能、氫能與供應鏈等產業,不論是商機開發、強化公關、或對政府喊話,皆卯足全力。今年度更是在首開國門情況下,促使國際廠商可來到台灣參與盛會。另一方面,離岸風電剛在九月底第一次區塊開發投標截止,沃旭(Ørsted)與捷熱(JERA)退出競爭的消息早已激起熱烈討論,國際開發商高層也來到台灣做後續規劃與討論。綜觀這一周的產業動態,歸納幾個台灣再生能源產業重要的訊息。
1.國內離岸風電的政策相當不受國際開發商與供應鏈青睞
週一的離岸風電論壇就可感受到不同氛圍,最重要的兩大風機商西門子歌美颯(SGRE)與維斯特(Vestas)嚴肅地強調目前的政策必須改變並提出建言,包括務實的國產化政策、放寬分配容量上限、提升財務誘因等;政府必須「面對國際現實」不論是物價變化、全球經濟衰退、地緣政治、歐洲與新市場再度崛起等,各因素都會改變國際廠商對台灣市場的策略,且所有的業界廠商都共同面對巨大的不確定性。
這樣的強烈訊號令筆者與許多業內友人們有山雨欲來之感。過去一段時間來離岸風電產業已有許多對政策的意見表達,但當前政府的因應將會是台灣離岸風電發展的重要轉捩點。政府與相關智庫如果沒有審視國際市場與政治現況,僅僅自詡台灣市場成就或是台灣海峽風能優異,不能共體國際開發商與供應鏈在台灣市場所面對的挑戰與決策壓力,恐怕讓台灣離岸風電產業陷入溫水煮青蛙之境。
2.台灣離岸風電開發商可能將有新的洗牌
Ørsted與JERA未投標一事震驚業界,兩者初步新聞稿皆強調僅僅是「不參與第一次區塊開發投標」而不是「退出台灣市場」,但不可否認外商離開台灣市場是不可避而不談的議題。提起退出台灣市場,真正已經離開台灣外商是曾參海鼎專案的德國安能集團(EnBW)在今年初悄然退出,如今同在海鼎專案的JERA不投標,或許皆顯示國際開發未能明講的困難。
有趣的是,前次第二階段的兩大丹麥贏家——Ørsted與CIP皆未贊助今年離岸風電高峰會論壇(GOWST),亦無參與論壇討論;反倒是兩個來自西班牙的新面孔首次來到台灣,分別是歐洲能源巨擘伊比德羅拉(Iberdrola)與主打浮動式風場的貝富能源(Bluefloat)。兩家丹麥開發商的缺席與兩家西班牙開發商的加入,應只是有趣的偶然,但也或許是市場上重要的無聲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