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台灣2022年度能源週的重要訊號觀察

2022-11-06 05:40

? 人氣

台灣離岸風電市場將有更多不同的聲音與競爭已是現在進行式,不只是上述丹麥與西班牙的有趣對比,美國的力量也在過去幾年逐步進入台灣,包括上緯新能源(SRE)早已被Stonepeak收購,今年GIP收購的wpd離岸事業部改名天豐能源(Skyborn)在台灣市場,近期展開動作的Vena同樣屬GIP。另一方面,德國的RWE過去一年積極搜刮業內人才,法國的Total與EDF也相繼得重新審視台灣離岸風電機會;這些發展當然是有著正面的意義,但政府也必須當心「萬人響應,一人到場」的情況,洗牌也要牌咖湊齊。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3.台灣在亞太離岸風電市場仍然是領頭羊且是重要指標

我們一直都可以很自信地說「台灣是亞洲離岸風電發展的典範」。甚至可以説台灣的發展某些程度的帶動亞太其他市場機會,而台灣若走低,對日韓亦並非好消息。睿思再生能源(RCG)整合了全球離岸風場資料,除了有線上GRIP資料庫外,每年皆出版全球離岸市場報告,自2018年以來台灣一直都是年度報告中除了中國以外亞太地區離岸風電發展的領頭羊。台灣在短時間取得日本、韓國、越南不能達成的成就。筆者聽到幾位來到台灣的外商亞太地區主管甫結束日本的活動後接著到台灣,表示在台灣論壇的討論非常有建設性,與日本市場的停滯成明顯對比。雖然前述的訊號非常強烈且危險,但是也在在證明在台灣離岸風電業是真實的往前進並面對問題,且有機會可透過討論取得更好的多贏局面。

台灣已在第二階段展現許多優勢,當然目前有著需多待解的議題,但這也是筆者認為台灣最大的優勢,即「台灣已經有經驗,各類案例已經存在,優勢、劣勢與挑戰已被辨識,幫助產業更有效的評估機會,進入台灣市場並不是在開驚喜包,而是可以更切實地做出適當的準備」。

4.太陽能產業目前可能在充滿挑戰的處境

走訪中今年的智慧能源週的太陽能業者,筆者感受到一股未被道出的悶氣。比較於去年,各家太陽能業者直指「七七事變」造成他們前所未有的危機,觀察本年度太陽光電展區,可發現業者展場設計相較過去單純些。

20191120-韋能能源得標的80公頃光電案場,最終開發為裝置容量70MW的艾貴義竹光電廠,是全台目前最大的民營地面型光電廠。(尹俞歡攝)
圖為民營地面型光電廠。(資料照,尹俞歡攝)

端看數字可以看到以新裝機容量來說太陽光電產業並沒有停下腳步,但業界友人表示:「每一個新案與裝機容量都是痛苦的總和」。並非太陽光電不再賺錢,而是現在賺的錢是在許多不同力道折衝過後的平衡,光電業者正在承受比過去更大的風險同時卻只有更少的回報率。原物料、地價、與人事成本上漲讓光電業備感壓力。

「單純傳統屋頂或地面的開發案是玩不下去的!」一位太陽能業者告訴筆者,現在要開發太陽光電若要比較好的投報率,就必須要搭配魚電共生或儲能,甚至售電市場業務,開發規劃的複雜度變高了,傳統業者也必須學習新的工法以及面對不熟悉的風險,同時資本需求亦提高。相較於「七七事變」,當前太陽光電產業遇到的議題是多元且困難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