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杰專欄:從蕭爾茨訪華看西方的綏靖主義歧途

2022-11-08 07:00

? 人氣

2022年11月4日,習近平與德國總理蕭爾茨在北京舉行雙邊會議。(美聯社)

2022年11月4日,習近平與德國總理蕭爾茨在北京舉行雙邊會議。(美聯社)

2022年11月4日,上任近一年後的德國聯邦總理蕭爾茨抵達北京,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他是中共二十大之後第一個訪華的西方大國政府首腦,搶到了「頭柱香」。北京當局的宣傳機器全力開動,宣稱蕭爾茨訪華表明,德國選擇了「反美親中」的立場,大多數西方國家並不謀求與中國脫鉤。法國總統馬克宏一度苦苦哀求與蕭爾茨一起到北京朝聖卻被拒絕,可見中國的吸引力有多大。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親中且與央視合作的德國官方媒體德國之聲大肆渲染蕭爾茨的中國之行,報導其北京一日遊如何緊湊而充實,隨行的十二家德國最大企業賺到了金山銀山。還有報導詳細回顧1972年中德建交以來,德國總理們(不分黨派)與中國的「親密接觸」,蕭爾茨是第六位訪問中國的聯邦總理。此前,梅克爾在十六年任期內,訪華多達十二次,成為歷史上訪華次數最多的德國總理。蕭爾茨要打破這個記錄估計有難度,不過,他的對華政策堪稱「沒有梅克爾的梅克爾」。

過去,德國總理、總統、議長和其他高官訪華時常常會表演「人權秀」,比如在使館會見中國人權活動人士,以此顯示對中國人權問題的關注,剛開始,我作為參與者之一還真認為德國是西方國家中最關心中國人權狀況的國家,但漸漸發現這是一場三心二意的騙局。比如,2016年3月,曾是東德祕密警察受害者的德國總統高克及夫人丹妮拉•夏迪特在北京會見曾被關押的詩人王藏等民間人士。此後,王藏和妻子王麗被非法關押數年,王藏的母親和四個年幼的孩子也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數年,其家人連基本的本的生存權、發聲權和室外活動的權利都蕩然無存。德國卻沉默似金,蕭爾茨此次訪華對此類事件亦置若罔聞,僅僅不咸不淡地泛泛提及人權、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及台灣議題,習近平和李克強輕鬆搪塞過去。

蕭爾茨訪華的推動力是跟在他後面的十二家德國跨國公司總裁們,以及更多沒有露面的總裁們。此時此刻,他們都不再害怕「政治不正確」。布魯塞爾的俄羅斯暨歐亞研究中心主任方嫻雅對媒體表示,蕭爾茨的訪問發生在「笨拙」的時間點,「要注意的是,他真的帶給中國巨大信心,因為如今的中國相當受到排斥」。美國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高級訪問學者巴爾金質疑蕭爾茨的訪問時機:「對北京而言,這無關乎具體成果,更重要的是德國總理在二十大後很快便訪問習近平的象征意義。這使習近平的終身領導人地位具有國際合法性,也顯示出中國沒有被孤立。」這確實是習近平的一次重大的外交勝利。

二戰之後,德國被視為反省戰爭罪行和法西斯主義的模範生(與日本相比尤甚),然而,這種反省卻埋下深深的禍根:德國知識界將希特勒和納粹歸結於西方文明及德意志傳統的一次畸變和特例,同時拒絕將納粹與其他暴政類比,這種思路形成了一種頑固的「政治正確」。我將毛澤東的暴政與希特勒的暴政(比如,文革的焚書與納粹的焚書)做類比,或將中國在新疆建立的關押維吾爾人的再教育營與納粹集中營做類比,立即有德國學者大驚失色,認為這種類比降低了納粹的暴行。由此,納粹被特殊化和歷史化,而德國對蘇俄、中國等共產極權國家綏靖主義的「東方政策」,也就暢通無阻。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余杰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