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立委選舉,在野勢力無不磨刀霍霍。《風傳媒》獨家專訪參選新北市第1選區的資深媒體人馮光遠,以及參選桃園市第4選區的「共生音樂節」創辦人、《史明口述史》主編藍士博。而立之年的藍士博,社運及學術經驗豐富,總是穿著一身白襯衫,談吐態度拘謹;年過花甲的「更生人」馮光遠,走到哪裡都是招牌T恤與帆布包,以玩世不恭的幽默態度笑看台灣的社會及政治問題。兩位從社運及文化切入政治的素人同台,「小大人」與「老頑童」擦出不少火花!
----------------------------------------------------------
一、記者:兩位這次參選立委的目的是什麼?士博是個體制外的社運參與者,又還在學校唸書,為什麼走上這條路?馮哥剛打完台北市長選戰,為什麼這次又要跳下來選立委單挑死對頭吳育昇?
藍:無力者的悲鳴 不得不做的決定
藍:其實選舉一直不是我的目標,大學一路讀到台灣文學研究所,現在走向選舉,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是光鮮亮麗、出風頭的決定,但對我來說,選舉是「無力者的悲鳴」,是我們這代在失望、挫敗下,不得不做的決定。
我一直覺得黃金時代快過去了,快要35歲、人生最精華的時刻快要過去了。(記者:年齡問題我們等會請馮哥回答)馮哥有風光過,跟我們不一樣。這一代彷彿人生最重要的時刻要過去了,但整個結構跟環境,仍舊沒有那麼友善,小時候以為「努力一定有收獲」、「認真念書考好學校就有好人生」,幻夢已經破滅。
(記者:這好像是很多這個世代的無力青年都看到的)所以對我來講,選舉是「不得不做」、「嘗試為大家爭取」的一種努力;另一方面,也希望國會第一次全面政黨輪替,這也是我參選強調的「黨外精神」理念:團結國民黨以外力量,真正拿回執政權和立法權,完成屬於台灣人真正的政黨輪替。我不選擇先加入政黨參選的原因,就是希望扮演協調的潤滑劑。
(記者:為什麼回到桃園?)嚴格說來,近百年來知識分子的形成都是在「離鄉」的過程,我們在離鄉過程得到新的事物,嘗試帶回來。我一直活在一個「跨域」的地方,家在鶯歌和桃園的交界處,國中在桃園,大學、研究所在台北,現在工作地點在龜山。對我來講,我想的是「要為哪裡付出」,除了對桃園有感情以外,也意識到桃園在硬體上是足夠的,希望在軟體上帶來反轉。
馮:單挑吳育昇 別讓不適任者進國會
馮:我在媒體、文化界做事,最終目的其實都是「提升國力」,不論媒體、政治、文化,都是國力。但這些年來有太多低劣的政治人物,只要求個人和黨的利益,但以前我們永遠只停在批評,期待別人有善意、有理解能力去改善,後來發現這樣根本行不通,蠢材控制媒體、跟財團搞在一起、輸送利益,所以我必須親自進來參與、主導政治。
(記者:從參選台北市長到立委,有什麼不同?)上次是行政層面市長選舉,大家恐懼台北市會掉入繼續國民黨執政的輪迴,選票集中在柯P身上,我非常理解、樂觀其成。這次選的是國會,2016年台灣政治如果要進步到更合理階段的話,一定要做到的前提就是「(國民黨立委)國會不過半」,我在這個前提下投身政治,因為我相信在市長選舉過程中,不管在哪個領域,大家看見我絕對是厲害的。我的政見是頂尖的,因為我的團隊厲害,這是非常值得驕傲。接下來我還是會用奇怪、幽默、有趣、充滿想像力的方式來玩政治,這些年來大家建立起的信任,就是我的資產。
(記者為什麼選擇淡水選區?)因為「憲法133實踐聯盟」罷免吳育昇的時候,淡水是吳育昇的選區,就算我不住在淡水,反而特別勤往淡水跑,2013年罷免連署的時候,我已和淡水有互動關係。
而且試想,如果過幾年又要再罷免不該選進國會的人,不是很累嗎?為什麼不一開始就阻絕這種人於立法院外呢!所以我就想,以後大家就不需要做「罷免不適任立委」這種花費精力的事,如果「不能讓你(吳育昇)下來,那就不要讓你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