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一份統計數字指10年來公務員退休人數大幅減少超過1萬人,事實上,不僅公務員如此,從一般勞工到公務員,國內退休人數明顯出現減少的趨勢,與此同時,也是「一體兩面」的現象則是:國內「賦閒人數」下降跌破百萬,對此現象該憂該喜,容有不同解讀、見仁見智,但這恐怕會是未來趨勢,想提早退休的勞工可能要更務實一點。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的調查,台灣已經連續多年每年受雇員工的退休人數都超過10萬人,不過,這種情況去年有變,2021年退休人數降到9.9萬人;而另外一個數據也顯示,長期超過百萬人以上的「賦閒人口」數,今年下降到不到百萬人了。至於公務員體系,也很明顯出現退休人數減少、退休年齡延後的現象,依照公務員退撫基金統計,去年軍公教退休人數2.1萬,較10年前的3.1萬少了1萬人,公務員平均退休年齡從55.29歲延後到59.03歲。
因此整體來看,台灣每年的退休人數在減少中、退休年齡在延後中,當然,過去長期保持在百萬人以上的賦閒人口也在減少中。原因應該是既有拉力亦有推力,大環境是「養不起」,小環境則是個體的需求,而制度面的改變則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戰後嬰兒潮的工作者,在近年開始逐漸進入退休年紀,因此每年退休人數會開始增加、而且連續多年超過10萬人;但退休人數開始減少,則有可能是受到制度影響,能夠請領全額退休年金、甚至減額年金的年齡逐年延後,這些對勞工選擇退休時間都會有影響。
再者,從企業與整體觀點看,過去勞工退休得早、全國賦閒人口多,一定程度上與企業「厭老」的態度有關係;不少公民營企業都曾經推動過所謂的「優退優離」方案,撇開企業營運是否真的有必要推動不論,那些「優退優離」沒有例外的必然是淘汰較資深的員工,之後可能再改聘年輕員工;前者被認為「又貴又沒前景」,不少被「優退優離」者都很難重返職場。
不過,這種情況很可能有些改變了。勞工法令較嚴、勞工意識抬頭,企業觀念的改變,近年已經較少出現大規模的「優退優離」了,此外,因少子化多年下來,每年進入職場的新鮮人數目已大幅減少,許多時候對企業而言,「新鮮的肝」已不是俯拾皆是了,加上政策鼓勵雇用高齡勞工等因素,讓退休人數減少、年齡增長,還有賦閒人口也減少、中高齡勞工重返職場。
至於公務員退休人數減少的原因,應該不言自明、是受年改政策牽動影響。過去優渥的軍公教退休規定,讓退休者能早退休、退休後又能領取9成薪資(甚至有超過在職時的案例),從人性上來看,百分之百這是一個鼓勵大家儘早退休的制度,甚至不早退者變成傻瓜。但年改之後提高退休年齡規定、降低所得替代率,軍公教的退休人必然變少、年齡延後,這個趨勢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