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從高教冰河期問題也可看到一個缺乏遠見、甚至只有感性訴求而無理性專業評估的盲目政策,其為害之大。高教擴充是當年教改「成果」之一,讓人人上得了大學、提高國家平均教育水平、「一縣市一大學」等等,都是充滿理想又感人的訴求與目標,為此增加多所國立大學及私立大學,更大規模的讓私立專科學校「升等」為大學,國內所謂的大專院校增加到169所之多;大學更是從20多所增加到超過120所。錯誤的政策種下今日高教陷入冰河、18分就能上大學的結果。
在這個錯誤政策中,最不幸的就是那些私校;相較國外歐美(特別是美國)有許多私立大學位居前沿,台灣則幾乎都是國立大學跑在前面,私立大學則因資源不足、學費較高與歷史因素等,與國立大學競爭起來較吃虧。在民國70年代,所謂的國立大學大概只有區區9所左右,在擴充高教政策推動下,現在則是高達47所;而且即使成立時間晚,不少國立大學在學子填寫志願上,還是名列辦學多年的私立大學前面。
因此,最後變成所謂的「大專院校退場」問題,幾乎就等同於私校退場的同義字,國立大學頂多合併、但不會倒閉退場。私校壓力大,特別是那些位在後半段、招生名額不足的私校,在大環境已絕無改善可能情況下,除非有特殊際遇、轉機,否則退場幾已成命定。依照未來學生人數的減少,至少還要有40家以上的大專院校要退場,現在可能只是序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