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基層人力何處覓?天佑臺灣!
在出生率減少、人口老化等情況下,臺灣社會需要的大量基層人力要從哪裡來?前面提到的這些高職、專科學校都以培養學生一技之長為目標,有些類科僅設置在高職和專科學校,像是汽修、美髮美容等,過去這些學生畢業後會立刻投入職場。當這些學校沒有了後,這些產業可能也面臨後繼無人的困境,而且也將產生國安危機:大家都上大學後,我們的基層兵源在哪裡?
更嚴重的是,當人口生育趨勢越來越低時,大學和專科的比率整個大幅度的偏移後,所有學生都拿到了大學文憑了,甚至要讀到研究所畢業。這些高階的學生畢業後願意去做基層的勞務性工作嗎?如司機、水電工、清潔人員、農夫、漁工等,可能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不肯屈就,於是這些基層的人力就只能交給外籍移工,也就是說未來將必須有大量的移工來做這些基層的工作,臺灣社會能接受大量引進外籍移工嗎?問題是,引進移工永遠會這麼順利嗎?
依照勞動部統計資料顯示,2002年菲律賓、越南、印尼、泰國,這四個國家在臺灣的產業勞工人口中,泰國勞工人數有10萬多名,占產業型外籍勞工的最多數。不過在2002年後,泰國勞工人數逐年減少,根據勞動部2022年5月底統計,臺灣合法移工人數已超過67萬人,以印尼最多35.01%,其次是越南34.54%、菲律賓21.26%、泰國只占9.19%。為何泰國勞工人數從多變少?主要是20年前臺灣的薪水比泰國多3倍,現在泰國的薪資水準提高後已和臺灣差不多,只好到薪資條件更好的國家工作。若過了幾年,印尼、越南、菲律賓的經濟也提升了,別的國家的薪資條件又比臺灣好時,同樣的情況依然會發生。
還有別忘了,我們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到了50年後,預估占總人口的4成多,這個比率只會持續增加。這麼高的比率,未來勢必有大量高齡照護人力需求。臺灣人口整個結構不僅高齡化,連工作人口也呈現高齡化,未來勞動力也會朝向高齡化的趨勢,整個社會很快就得面臨扶養結構的轉變。政府應盡速建立優質、平價、普及的長照服務體系、有相當好的年金制度、無障礙基礎設施、改善交通,以及如何提升全國人民的生活品質等措施。
面臨人口結構急遽改變的未來50年,我們準備好了嗎?或許只能說:「天佑臺灣!」
*作者為諄筆群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