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魯曼承認,即便加密貨幣有問題,能夠追蹤與紀錄所有交易的區塊鏈機制,或許仍有值得被採用的理由。但他也說:「每個人都告訴我,這個點子非常聰明,我相信他們的看法。但我卻從來沒能聽到令人滿意的答案,那就是『這東西的意義到底在哪』?」克魯曼不懂的是,為什麼要在許多地方費心維護同一個帳本,而且每次交易又都要帶上這個帳本?
除了克魯曼的質疑,「區塊鏈之夢」似乎也正在消逝之中。克魯曼指出,FTX破產引發投資人之怒的同時,許多曾經採用區塊鏈記帳的金融機構也開始放棄這個技術。包括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兩週前決定不再使用區塊鏈紀錄與結算交易,同時註記了1.68億美元的損失);物流產業的跨國巨頭馬士基(Maersk)也經宣布「逐步放棄使用區塊鏈管理供應鏈」。
可擴展標記語言(XML)之父提姆・布雷(Tim Bray)最近也在她的部落格裡提到「為什麼亞馬遜不發展自己的區塊鏈?」—因為區塊鏈沒辦法直截了當回答這個問題:這東西到底有什麼貢獻?
區塊鏈既然如此禁不起推敲,為什麼又變得如此重要呢?克魯曼認為可能的原因有很多,不過意識形態確實扮演了一定的角色。這並不是說對加密貨幣狂熱的人都是右派,但人們對銀行與政府管理資金的不信任,確實是支持區塊鏈技術的重要原因。此外,對於科技的浪漫想像,使得加密貨幣論述的難以理解反到成為賣點;加密貨幣的價格狂飆,市場與政治影響力的複合營銷,則讓更多人忙著投入泡沫,就怕自己錯過了發達的機會。
克魯曼認為,加密貨幣與區塊鏈是一則令人驚奇的故事,但也是一場悲劇。這不僅僅是讓投資者的畢生資產化為烏有,加密貨幣泡沫更讓整個社會付出極大代價。
比特幣的「挖礦機制」(以「礦機」的運算驗證新交易的有效性,在驗證後將其添加到區塊鏈中)極為消耗能源早非新聞,根據克魯曼推算,光是生產毫無價值的加密貨幣所消耗的價值,即便不包括對環境的破壞,恐怕也有數百億美元之譜。若是加上其他成本,以及設法應用區塊鏈方法的無效努力,克魯曼說「區塊鏈與加密貨幣」所浪費的資源可謂「史詩等級」。
克魯曼在專欄最後表示:毫無疑問,我將會聽到許多人堅持「你沒搞懂」,不過看來這真的沒什麼可以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