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根據共軍學者的著述,現階段共軍不僅在各類軍需儲備的數量上,只能滿足一次中等規模作戰,還無法滿足武力犯臺此種「大規模聯合作戰」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在2015年習近平推動軍事改革前,共軍原本七大軍區的後勤與動員體系,仍是以冷戰高峰時期,為應付美國與蘇聯的大規模入侵為想定來設計,因此強調的是「誘敵深入」與「後退決戰」,使共軍主要的後勤保障基地與軍需物資儲備基地,都比較偏向內陸。
前述問題,導致在2015年軍事改革前,共軍在沿海地區缺乏武力投射所需的預置型、前進型後勤支援基地。在軍需物資儲備的分布方面,也存在共軍學者口中的「一線空、二線弱、三線遠」等情形;即沿海地區部隊直屬的軍需倉庫和大型軍港碼頭數量較少,物資儲備及吞吐量有限,難以有效支撐武力犯臺作戰短期內,精確投送大量人員與物資的需要。
更令共軍頭痛的是,要將七大軍區時期「國土防衛、後退決戰」型的聯合後勤與國防動員體系,調整為符合新時期「武力投射」任務的體系;涉及許多大型基礎設施的改良或興建(例如港口與交通網),與民間商業設施的整合(例如物流業與倉儲業)。但這些項目絕大部分是在共軍的權責範圍外,所需的跨部會、跨省市協調與整合工作極端複雜。共軍雖已從2018年起開始陸續展開相關調整,但要想在2027年前調整到足以應付武力犯臺速戰速決的標準,可能性依舊偏低。
2027年恐難具備執行現代化聯合作戰的能力
在執行現代化聯合作戰的能力方面,共軍近年雖然有大量的新裝備進入戰鬥序列;但在將這些不同軍、兵種的武器設備妥善整合,實施現代、高效率的一體化聯合作戰的能力上,卻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一個明顯的例證是,中共中央軍委直到2020年11月7日,才開始實施新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合作戰綱要(試行)》;這還只是共軍整套現代一體化聯合作戰準則體系的最頂層,後續還要持續依照新版《聯合作戰綱要》的指導,漸次完成各軍兵種及各階層的作戰條令體系,估計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全數完成。
更重要的是,等新版的聯合作戰準則體系全數完成後,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讓共軍各級指揮官、聯合作戰參謀軍官與任務部隊熟悉並有效執行。這些工作要在2027年年底前完成,可能性極低。相信這也是英國秘密情報局「軍情六處」(MI6)前行動與情報總監及副局長殷克斯特(Nigel Inkster),於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 「共軍大約還需要10年,才能發展出貨真價實、可靠的聯合作戰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2027是否犯臺仍取決於北京的政治判斷
然而,雖然聯合後勤支援與執行現代化聯合作戰能力仍不足,使共軍在2027年之前很難具備武力犯臺可以速戰速決的能力;但北京是否會武力犯臺,主要取決於北京對兩岸局勢發展的政治判斷。
一旦北京對兩岸情勢的發展感到絕望,或是華府與臺北已經明顯跨越北京所劃設的紅線,這時就算共軍戰力未達標準,北京也非打不可。
*作者為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