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導指出,為緩解近年主戰部隊編現比偏低、基層部隊人力不足的情形,國防部除提出各項誘因及獎勵招募外,也將開放讓原本「不適服」退伍5年內的士官兵再度入營;並擴大開放「色弱」、身上刺青面積大於現行規定者申請成為志願役士兵。
但平心而論,國防部前述措施,雖然不能說毫無助益,卻絕對稱不上「對症下藥」;因為導致目前國軍基層主戰部隊人力嚴重不足的主要原因,不是募不到人,而是自2021年以來,國軍志願役人員的快速流失。
國軍基層主戰部隊編現比恐已跌破70%
至於國軍基層主戰部隊志願役人力不足的情形究竟有多嚴重?
今年6月國軍因為恢復徵集一年期義務役,開始調高員額,使國軍軍職人員的「編制數」,研判已增為19萬7000餘人;其中志願役人員的「編制數」約18萬8000餘人,以國防部規定的「編現比」90%為標準,代表平時國軍志願役人員的「應有人數」為16萬9200餘人。
然而,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的報告,今年6月底國軍志願役人員的總數僅有15萬2885人,與「應有人數」16萬9200餘人相較,不足數達1萬2885人。
在目前國軍仍維持主戰部隊主要由志願役人員編成,一年期義務役主要編成守備部隊的模式,推測主戰部隊的志願役人數已嚴重不足、「編現比」嚴重偏低。
這又可從國防部在9月3日的記者會中,坦誠目前國軍「編現比」僅約78.6%的數據上,獲得佐證;因為在後勤單位與機關單位的「編現比」,通常都接近、甚至略高於「編現標準」90%的情況下,可合理懷疑目前國軍主戰部隊的「編現比」,恐怕都已跌破70%。
以負責戍守總統府、號稱「天下第1營」的憲兵211營為例,「編現比」在今年初一度只剩67.8%;在憲兵211營人力補充順位優於一般部隊的情況下,其他主戰部隊的「編現比」,恐怕都已不足70%,若干單位甚至傳出只有65%上下。
依照戰時標準,當部隊在前線人數減少到僅剩編制數的70%時,就被視為戰力嚴重不足、應撤回後方整補;若照這個標準,則目前國軍的主戰部隊,幾乎都處於戰力嚴重不足的狀態。
事實上,當基層部隊「編現比」僅有70%、甚至65%的情況下,扣除放假與受訓人員後,剩餘人力根本連維持部隊運作及執行例行任務,都力有未逮。
募兵成效並非國軍主戰部隊「編現比」偏低的主因
但導致國軍主戰部隊「編現比」嚴重偏低的主要原因,絕不是外界想當然耳的「志願役招募成效不佳」。
首先,若以志願役人數占總人口數的比例來看,我國高達0.65%,不僅較美國的0.4%、英國的0.2%高出許多,更幾乎是日本0.18%的四倍,招募成效遠勝世界上其他同樣採「全志願役」的國家。【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