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神仔」和鬼有何不同?中研院學者畢生鑽研,曝出台灣鬼怪文化的驚人秘密

2018-08-10 16:36

? 人氣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林美容,透過田野調查採集到許多「魔神仔」傳說故事與「鬼故事」。魔神仔,與人類早期的叢林生活經驗有關;而鬼故事,可看出臺灣人對待生死的細膩情感。  

(圖/,研之有物提供)
林美容因為研究魔神仔與鬼故事,先前受到大批媒體採訪,一排攝影機架在她面前問:「真的有鬼嗎?」。她開玩笑說以前做民間信仰研究,都沒那麼多媒體報導,這顯示大家對於鬼怪話題的熱衷程度。(圖/張語辰攝影,研之有物提供)

魔神仔=鬼?

林美容在《魔神仔的人類學想像》與《台灣鬼仔古》兩本書中,將「魔神仔」與「鬼」做了系統性的分類。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圖/,研之有物提供)
臺灣鬼仔關係譜。(圖/林美容說明,張語辰製圖,研之有物提供)

「魔神仔」是山精水怪,矮矮小小的,會幻化、會作弄人,臺灣民間傳說中最知名的「紅衣小女孩」、登山客絕對不想遇到的「玉山黃色小飛俠」,都是魔神仔的一種。

「鬼」則是人死為鬼,俗稱魂。有嗣的成為公媽;集塚立祠的成為陰神;而無祀者,成為孤魂野鬼。而人對鬼魂也有親疏遠近之分,自家人死亡便是家鬼。因此,人們對於鬼魂的概念,也是一種文化思維的延伸,鬼的身份會隨著人之間的親疏遠近而有差別。

(圖/,研之有物提供)
臺灣鬼仔關係譜。(圖/取自《台灣鬼仔古》,研之有物提供)

在研究魔神仔過程中,林美容從眾多的傳說與故事去歸納分析其母題(motif),意外發現魔神仔與人類早期的叢林生活經驗有關,這讓她十分震驚。

例如,在樹上或是洞穴發現被魔神仔帶走的人,這可以連結到早期人類的叢林生活經驗;而魔神仔跟人要衣服穿,則是與人類文明的進展相關,是一種羞恥心的展現。當有人在山區被神隱,要大聲呼喊被魔神仔帶走的人的名字,這種呼喚名字的方式,如同人類從無名到有名,從一個與動物無異、不知道自己是誰(nobody) ,變成一個有名有姓的人(somebody),這反應了人類已經有了語言、社會、制度。

魔神仔是在野外捉弄人,而鬼是一個地方有人死掉以後,產生鬼故事。

「魔神仔」和「鬼」類似的是,兩者都是禁忌話題。當林美容聽到新店有魔神仔故事,到達新店訪談當地人時,當地人不太願意開口,因為那是他們居住的地方,不願意在居住地講一些禁忌話題。但是計程車司機就不一樣了,司機遠離居住地後,便會放下戒心、暢所欲言;因此,林美容透過計程車司機採集到許多魔神仔傳說故事與鬼仔古。

(圖/,研之有物提供)
在田野調查訪談時,林美容發現許多人將「魔神仔」與「鬼」混淆。因此,除了《魔神仔的人類學想像》一書,她也將採集到的鬼故事區分出來,另外集結成《台灣鬼仔古》這本書。(圖/五南、月熊出版提供)

當《台灣鬼仔古》一書出版以後,引發了許多迴響,這讓林美容出乎預料。很多人都跟她表示說,曾遇過靈異事件。她認為以前的人比較不敢談論鬼故事,但這本書的出版,鼓勵許多人講出自己的故事,她一名已經博士班畢業的學生就分享遇到外國鬼的經驗,但在這之前,這名學生擔心說出來會被人認為精神錯亂,而不敢說自己看到鬼。

林美容說學生在她的課堂中交報告時,也會跟她分享靈異經驗,甚至有社會人士看到新聞後,特地打電話到中研院來跟她分享鬼故事,也有遠在國外的臺灣人寫信分享鬼故事。「我本來以為鬼故事是少數人的經驗,但研究後,發現不是這樣,鬼故事是許多人的共同經驗,魔神仔也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