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執政有一項非常弔詭的特色,就是欠缺橫向溝通,慣用鋸箭法處理問題,導致施政毫無章法、也無前瞻思維;甚至政策目標相互矛盾,落入不專業、相互衝突的陷阱裡。明年一月一日即將上路的受控外國企業(CFC)新制就是最好的例子。民進黨政府只想追隨美國等國家腳步,而不顧慮對台商企業全球佈局及對台灣經濟的負面影響,也不考慮重複課稅的不公平性與產業外移。試問,強推CFC如何吸營運總部來台?又如何避免本土企業撤離的巨大衝擊?官員注意了嗎?還是打算繼續無知、無感、無為下去?直到台灣企業出走、外資不來嗎?
其實產業界對政府實施CFC一直很有意見,因為一路走來,我們國家財稅政策,好像一直跟著大國走,跟著做,就像美國升息就跟著升息一樣。我們在學習、抄襲別人的方式之前,到底有沒有考慮過對於臺灣的影響?
事實上,我國先後於2016年及2017年修訂《所得稅法》與《所得基本稅額條例》,建立營利事業CFC制度及個人CFC制度,並授權行政院決定施行日期。行政院為接軌OECD預計於2023年實施全球企業最低稅負制,公告我國CFC課稅將於2023年正式上路。只是社會上仍有不同觀點,企業界憂慮更深,卻完全沒看到政府予以重視或向各界說明釋疑。
甚至包括立法院預算中心在內的諸多專業評估都警示,相關新制恐將陷入惡性循環,導致企業出走,轉移至與台灣沒有金融帳戶資訊交換機制之國家或地區的疑慮,並有徵納成本高、侵蝕產業競爭力、喪失國際經貿地位等風險需要面對。但行政部門給予國內廠商足夠時間應變嗎?更新名單為何年底才公布?財政部就CFC上路事宜,與產業各界溝通狀況?國內產業有足夠時間部署嗎?
尤其CFC這個制度到底為台灣帶來什麼樣的契機?或者影響?其實一直非常不明確,在過往七年過程中,也沒看到行政單位讓民間知道如何及時準備,這是非常遺憾的事情。特別為保衛台灣的安全,除了台積電這座護國神山,我們當然希望更多國外企業到臺灣設立營運總部,集全球之力來保護臺灣。但CFC制度的設置,跟營運總部的政策剛好背道而馳,政府有想過了嗎?
不管Google也好,Apple也好,試問,哪一個國際企業營運總部會選擇落腳會課徵全球稅收的國家?
拜託綠營政府別再老跟著別人屁股走,也拜託政策制定前先做好對產業的評估及影響!絕對不能單單考慮到對稅收好不好,而要考慮到對臺灣產業長期的發展好不好。請不要把台積電往外推後,再把它其他產業往外推!
*作者為立法委員、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