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路人圈最熱的政治話題大概就是蔡蘇政府發現金了吧,姑且不論把錢還給納稅人怎麼變成政府發錢了,不過倒是可以看到一些人又怒火沖天,大罵蔡蘇政府「民粹」。
在一、二百年前,因為某些人的宣傳,獨裁君主和封建這兩個不搭嘎的政治系統被湊在一起罵,甚至有封建主和獨裁君主是「共犯」,不過到了2010年代,忽然一堆人違反近半世紀建構起的政治正確,卻獲得民眾支持的人被稱為「民粹領袖」,我們才忽然發現「君主」和「中間人」在歷史上並不是相輔相成的關係,甚至歷史上一些重大事件,說穿了都是因兩者的鬥爭而起。
21世紀民粹風潮──權力者:民眾;中間人:「建制派」
2010年代的「民粹風潮」,創造了「建制派」和「民粹派」這種政治劃分,簡單說「建制派」即使原來是由選民投票拿到權力,但慢慢地他們認知的是自己對社會的運行方式有專門的知識,認為社會應該朝向自己所認知的方向走才對,民眾應該尊重自己的專長和專業,任由不懂的民眾做決定只會搞得世界大亂。
這種想法讓檯面上對決的政黨表面上因為信仰的意識形態不同而勢同水火,實際上卻非常努力地合作限縮人民的選擇,像是台灣在2005年的修憲,事實上就有這樣的效果,藍綠兩大黨將憲法修成小黨不易挑戰現有結構的樣貌,造成圈圈中打假球、圈圈外難以進入的結果。
這種思維模式反映在這次的「超徵發錢」事件,當然就會讓「建制派」大罵要發錢的是「民粹」,因為建制派「認知的是自己對社會的運行方式有專門的知識,認為社會應該朝向自己所認知的方向走才對,民眾應該尊重自己的專長和專業,任由不懂的民眾做決定只會搞得世界大亂」,民眾拿回自己的錢,當然就是一種「自己做決定」。當然建制派嘴上不會說「這世界本來就該由我做決定,你們這些沒腦子的賤民問題那麼多又那麼蠢,拿了錢還不是亂花,為什麼不乖乖地把錢交給我們處理」,於是弱勢族群就又被拿出來消費。
民主制度的權力者當然是民眾,而政府相關人員扮演的都是「中間人」的角色,「民粹風潮」當然是一次權力者和中間人的鬥爭。
王安石變法──權力者:宋王朝皇帝;中間人:官僚組織
11世紀60年代東亞的宋王朝發生了王安石變法事件,並引發了變法執行者和反對變法者的「新舊黨爭」,在這段時間裡面,有一天領導變法的皇帝趙頊(廟號宋神宗)告訴文彥博,人民都歡迎改革時,文彥博反問:「陛下,你是用士大夫統治國家?還是由小民統治國家?」趙頊頓時不能回答。
「陛下,你是用士大夫統治國家?還是由小民統治國家?」這句話透露出整個王安石變法乃至於新舊黨爭,本質上都是權力者和中間人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