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觸目驚心的不平衡,政府看見了嗎?

2023-01-17 07:20

? 人氣

台灣勞工分配到的GDP果實創新低。(資料照片,圖/台中市政府)

台灣勞工分配到的GDP果實創新低。(資料照片,圖/台中市政府)

最近幾個經濟數據,看了讓人有觸目驚心的感覺:台灣的貧富與所得差距、不平衡的發展與分配,都有加劇惡化的趨勢,台灣勞工處境日益悲慘。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行政院主計總處每年年底前都會根據分配面估算GDP(國內生產毛額)的分配比,去年12月公布2021年的結果如下:受僱人員43.03%,營業盈餘36.53%,固定資本消耗15.74%,間接稅淨額4.7%。更早前公布的家庭所得分配,則再次出現所得差距擴大,去年也是連續2年出現實質經常性薪資「倒退」,不必懷疑,靠單薄死薪水過活的勞工受傷最重,與此同時,幾天前勞動部公布的資料顯示,以基本工資投保的勞工人數大增。

這些數據從不同的面相告訴大家:台灣的不平等與不平衡正加劇中。

GDP是各國衡量總體經濟最重要的依據,許多時候也根據不同的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表達:例如以生產面的第一、第二、第三產業表達生產面情況,或是以支出消費面的政府支出、民間消費、投資、出口與進口等表達,至於所謂GDP的分配面表達,用白話文講就是:經濟果實如此分配的問題,數據則顯示,台灣勞工的處境日益悲慘。

2021年受僱人員分配比占43.03%,代表的就是勞工(一般所謂的上班族或受薪階級),分配到的經濟果實是43.03%,這個比例是從民國70年有統計以來的最低點,從長期趨勢來看,台灣勞工是越來越弱勢─早年這個數字都在50%以上,換句話說,勞工至少可分配一半以上的經濟果實,1990年還在51%、到90年代中就跌破50%,而且一去不回、每況愈下。

勞工分配比的「反面」就是分配給投資者、資本家的比例(即營業盈餘)迭創新高,早年其占比都在3成以下,1990年時為29.8%,之後就逐年上揚,2021年來到36.53%的新高點。

近30多年來,勞工與資本家、投資人的強弱、消長,從這個數據可謂一目瞭然。

雖然有人認為因全球化、資產密集化等因素,勞工能從GDP分配到的比重原本就會下降,這已經是「全球趨勢」了,但這話頂多只能說「對一半」:確實大部份國家的勞工GDP分配比是下降,但沒有一個國家如台灣一樣降得如此多、又如此低:歐美國家降大概2-5個百分點左右,韓國降8個百分點左右,台灣一口氣降了10個百分點左右;以比例而言,勞工分配比歐美仍能維持在55%上下,情況較差的日、韓也有5成上下,只有台灣降到4成出頭的低點。

因此除了所謂的「全球趨勢」因素外,更多且更重要的是政策的選擇,而遺憾的是台灣顯然選擇更不利於勞工的分配政策,這從6年前蔡英文推動的稅改就可明顯看出,這是一個以「降低股利所得」為核心與出發點的稅改,由於富人有更高比例的所得來自資本利得,因此他們也是從減稅中獲利最大的一群人。

結果也不意外: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的2021年所得差距倍數擴大為6.15倍,已經是連續4年擴大、創10年來新高。有此「成績」,蔡英文的稅改應是「居功厥偉」!

此外,曾經一度停滯甚至倒退20年的實質經常性薪資,雖然幾年前打破2003年的障礙、突破低薪魔咒,但近2年又再次陷入實質經常性薪資衰退的困境中,相較20多年前的高點只多了區區數百元,這種薪資成長、這種分配模式,無論台灣經濟成長率多高、企業獲利創什麼佳績,勞工都可能還是要去「吃土」,稍不留意勞工實質月薪又要倒退20多年前了。

蔡政府曾經想以每年調升基本工資來把台灣拉出低薪困境,但基本工資漲了近3成,勞工經常性薪資只增加個6、7趴,加上從以基本工資投保勞保的勞工人數增加3成左右來看,顯然效果不佳。

綜合這些數據,其實就具體而微的描畫出台灣經濟成長的樣貌:不平衡、不平等的成長;這也是為什麼當蔡政府高興的宣揚平均國民所得突破3萬美元、進入先進國家之列、馬上要超越日韓......時,得到的嘲諷甚至怒罵遠多於興奮、讚美,原因就在此:不平衡加不平等,庶民無感矣!

大部份預測機構都看淡今年的經濟景氣,台灣的成長率預估只有2.75%,經濟不景氣時最先受害的一定是勞工階級,而且往往是薪資低者受害最深。從數據上看到台灣已經累積如此多的不平等、不平衡後,今年的不景氣是否會再度讓不平等惡化,值得政府特別關切。在大內宣經濟成績佳、平均國民所得突破3萬美元、要「超日趕韓」之餘,也請關切一下弱勢勞工們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