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日前公布2014年度綜所稅申報初步核定統計結果,20等分比較高低倍數差距達112倍,算是創下史上最高記錄。所得差距日趨拉大,堪稱近10多年的「全球趨勢」,各國政府如無能解決,我們很快就能迎接「一輛巴士載走全球過半財富」的日子了。
看不出所以然的5等分數據
衡量貧富差距的指標有幾個,一種是所得差距─即在一定時間內(一般是以年為單位),所得最高的族群(可以用前5%、10%、或20%)1年內賺到的所得,與最低族群賺取所得的差距倍數。過去國際通用的是五等分或吉尼係數。但近年研究貧富差距的學者幾乎都改用20等分,且其依據不是家計調查的數據,而是可靠度更高的財稅資料數據;甚至專注研究所得最高的1%、0.1%與其它所得者的差距,主因就是貧富差距急遽惡化,5等分的數據根本看不出一個所以然了。
這次公布數據就是20等分的財稅統計數據。根據統計結果,全台607萬家庭所得最高5%家庭平均年所得總額525.6萬元,比所得最低5%家庭所得總額4.7萬元,高出112倍。同一數據在2005年時只有55倍,2008年為65倍,2009年攀升至75倍,2013年99倍、2014年飆到112倍。雖然2014年的飆漲可能與股利所得扣抵減半,讓企業增加分配股利的短期因素有關,但以趨勢而言,所得差距是快速拉大。
但如果以5等分的數字來看,我們幾乎可得到「所得差距不值得憂心」的結論。以主計總處的資料而言,2005年5等分的所得差距倍數是6.04倍、2009年因為金融海嘯因素增為6.34倍,之後又下降:2013年降到6.08倍、2014年更降到6.05倍。即使去除政府移轉支出與收入因素(即課稅與社福對所得差距的影響)後,這些年5等分的差距倍數也大致穩定維持在7.5倍上下。
比所得差距更恐怖的財富差距
兩個數據比較,大致可以理解為何研究者已不太有人再理會5等分數據,而專注在尖端的5%、1%甚至0.1%富豪的數據。
另外一個研究貧富差距的指標是:財富差距。所得差距是指1年內賺到錢的差距,財富差距則是累積多年、擁有財富的高低差距;每年所得差距擴大累積後反應到財富差距上,當然更可觀─從各國數據看,其差距確實比所得差距更恐怖。
1%拿走1/4所得,掌握4成財富
台灣的財富差距方面缺少確信可徵的數據,官方的國富調查並未作財富差距分析,但國外的資料則不少。以美國而言,現在是頂層1%的富豪,拿走約4分之1的所得,前10%則是取得一半的所得;但以財富而言,則是1%富豪已掌握40%的財富,前10%擁有80%財富。相較25年前,1%富人取得的所得是12%、財富占比33%,差距明顯拉大。英國的情況雷同,前1%富人在1979年取得的所得比是6%(百年來最低的比率),接著是柴契爾夫人上台,前1%所得占比逐漸升高,最高是到15%左右,財富差距更惡劣─英國前100大富豪的財富,等同英國最貧窮的30%家庭的財富。中國推估的數據也是1%擁有3分之1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