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去年的所得差距倍數6.15倍,創10年來新高;近年所得差距是「小幅但穩定」的擴大,卻是值得重視與憂心,原因既有「天災」因素、也有「人禍」原因加劇其差距。
主計總處公布2021年家庭收支調查,如果把家庭根據所得高低分5等分,最高級距所得組平均可支配所得,是最低所得組的6.15倍,比109年6.13倍再擴大,雖然增加幅度不大,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是連續4年擴大,同時更創下101年以來的10年新高。以趨勢而言,可以說台灣的所得差距正日益拉大。
至於造成所得差距擴大的原因,雖然官方解釋說,全球的所得差距本來就在擴大,幾乎所有國家都難有例外,原因則與產業的變化有關,無論是全球化或是數位化,都越來越容易「贏者全拿」的「馬太效應」,不過,台灣所得差距的擴大,原因不僅如此,近2年多的新冠疫情是重創低所得者的「天災」,加上蔡政府上台後的「稅改」為富人大減稅的「人禍」,應該也是「居功厥偉」。
從2020年疫情爆發開始,新冠起起伏伏、影響著全球經濟與民眾生活。以台灣而言,大致上就是疫情嚴重時,民眾自發性減少外出、不再逛街、不去餐廳用餐、旅遊則更是不在考慮之列,因此受創最嚴重的產業都是以服務業為主的內需產業,包括零售、百貨、國旅、遊覽車、餐飲、文化活動….,最慘烈的就是去年5月中到7月下旬的三級警戒,許多服務業的營收幾乎歸零,經濟部統計的數據中,許多產業都創史上最大的衰退。
產業與企業慘淡,員工薪資當然受影響,偏偏許多服務業是相對薪資較低的產業。與此同時,去年國內疫情控制住,製造業生產幾乎完全不受影響,反而因國外需求大增、出口暢旺而呈兩位數成長,許多以出口為主的公司、特別是科技產業,公司與員工賺更多錢。
這種情況,所得差距擴大並不讓人意外;這也同時驗證了天災、經濟衰退時,第一個受害、一是受害最深者往往是弱勢者的說法。
而蔡政府上台後積極推動的稅改,也有其「貢獻」在內。這個稅改的主軸是降低股利所得稅率,窮人不會有股利所得,有股利所得收入者大都是經濟狀況較佳、收入較高者;換一個角度看則是:富人的所得中,來自如股利所得之類的資本利得比重都超過一半以上,因此這些人會是稅改最大的獲利者。升斗小民在稅改中得到的減稅利益可能只有數千元,但富人得到的減稅利益則是數十到數百萬元,富豪則可達數億元。
如此稅改,當然「有助」於所得差距擴大,這就是「人禍」造成所得差距擴大。更不幸的是,在疫情期間,許多服務業勞工收入都快沒的時候,股市頻創新高,而那些股市大戶領了股利,要課的稅比稅改前少得多。某方面而言,當年的那個稅改「人禍」加劇疫情「天災」對所得差距擴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