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國2個擁核國要認知到,雙方會因任何議題而發生衝突」,《經濟學人》北京分局長任大偉日前在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訪談節目直言,儘管美中雙方都認為是在採取行動,避免戰爭,卻又認定對方的行為會點燃戰火。他認為,雖然不會立即爆發戰爭,但不穩定因素讓局勢相當危險。
《卡內基通話》(Carnegie Connects)是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EIP)現場播出的「播客」(Podcast)節目,17日邀請任大偉(David Rennie)談論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治下的中國。針對美中關係,他表示,過去擁核國都是冷戰和代理人戰爭,從未直接正面開戰。
任大偉強調,美國和中國要認知到雙方會因任何議題而有衝突,而台灣議題在過去數十年能保持現狀,是因為模糊策略,即美國認為台灣是朋友和支持者,但不承諾協防,可是「現在的情況是最脆弱的時候」,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美國與中國互相指責。
任大偉指出,美國指控中國激進、建軍、持續挑戰台灣防衛能力和壓縮台灣生存空間,使得現狀遭到破壞,而中國認為美國對台灣有政治承諾和軍售武器,才是危害現狀的因素。他還說,美國認為台灣要強化嚇阻能力來避戰,中國則認為台灣是政治問題,「這是典型的安全困境」。
「雙方都認為自身採取的行動是避免戰爭,卻認定對方所做的事會引發戰爭」,任大偉稱,儘管局勢緊張,但不認為未來3至5年間會開戰,因為中國高層對民眾的政治宣傳都在說繁榮與經濟成長,絕口不提戰爭會付出的經濟代價,而解放軍每年都在強化能力,習近平有理由耐心等待。
政治動態牽動台海局勢
任大偉亦稱,中國民族主義者對台灣的情緒也沒飆升至最高點,且中國共產黨(中共)不喜歡因民意而被迫採取行動,而解放軍還在為能打勝戰在做準備,所以不會立即發生衝突,只是台灣2024年將舉行總統大選,「現在的總統很謹慎、具敏感度,不確定下任總統是否也是如此」。
任大偉還說,隨著時間流逝,台灣民心就愈遠離中國,這些政治動態可能讓中國覺得會失去台灣,因此局勢依然相當危險。另外,美國國務院18日宣布,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2月訪問中國,但未公布日期。《法新社》引述消息稱,訪問時間在2月5、6日。
任大偉表示,布林肯訪問中國相當重要,但過去聽美國高階官員說,中國不願扮演大國應有的角色,也不談論氣候變遷等全球面臨的重大挑戰,「中國只想得到報酬」。他提到,甚至有中國外交人員直言,為何中國要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難道美國會因此解除禁止半導體出口中國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