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仲容原先屬意的是何義,因為何義擁有永豐化工,對於化學工業並不陌生。製造塑膠時須使用的電石,於製造肥料時也會使用,而永豐何家在日治時期即銷售肥料,因此尹仲容挑選何義並不意外。但何義經過研究後,認為臺灣當時塑膠下游產業並不充足,每天大約只能消化2或3噸PVC粉,但根據行政院規劃,新工廠每天需生產4噸,如此每月將有一半生產的PVC粉無法銷售,因而中途退卻。
此時政府需要另找投資者,否則美方將會把78萬的援助撤回,工委會正愁找不到投資者,正巧此時王永慶透過其合夥人趙廷箴(其舅舅為行政院秘書長陳慶瑜),致函工委會,說有一千萬元要投資,但不知該投資何種事業,原本想投資水泥、玻璃,但都談不攏,後來工委會在找不到其他人狀態下,問其是否願意投資PVC,沒想到王、趙兩人均一口答應,自接洽到答應,僅僅一週時間,日後成為全球最大PVC公司的台塑,就在此因緣際會下誕生。
1954年初,王永慶、趙廷箴、張清來、陳天信、何義等投資創立福懋塑膠工業公司,並會同懷特公司作成PVC廠計畫,於1954年2月送美國華府,同年5月核准P/A四二四五號器材貸款798,000美元。
福懋雖獲得美援貸款,建廠過程歷經一些波折。1954年6月美援貸款獲華府國外業務署批准,並經臺灣政府與駐華安全分署簽訂合約。後因安全分署與美援會對於福懋之現款提存有意見,以及工程招標方面,原屬意美國懷特公司,後卻流標,改向日本廠商招標等過程,使得設施設備進口延宕至1955年6月28日始達成決標,至同年11月才開始交貨。後來美國孟山都(Monsanto)公司又對此有意見,發動美國議員薛明敦(Symington)在國會中批評,要求安全總署取消此計畫,最後則因中共知曉此事,在廣播中說美國如何欺騙臺灣,遂使美國不敢取消,改以台塑邀請一個PVC工廠擔任顧問做下台階。
這個位於戲獅甲工業區內的台塑第一座工廠(台塑高雄廠),於1956年動工建廠,1957年3月完工,亦即後來的台塑高雄廠,4月更名為臺灣塑膠工業公司,5月26日正式生產,月產120噸。這是我國第一座生產PVC塑膠原料的工廠。
台塑的地點位於台肥、台碱及硫酸錏旁,由於戲獅甲早已是臺灣化學工業的主要聚集地(台肥、台碱、硫酸錏),因此當政府要發展同屬於化學工業的塑膠產業時,選在具有群聚效應的戲獅甲地區,也就不令人感到意外。
台塑雖順利開工,卻得面臨兩大難題:一、生產過剩。創廠初期生產規模是當時全世界最小的,只有日產4公噸,且臺灣內部市場需求規模小。二、生產成本偏高。PVC國際行情每噸售價800美元,台塑產量少、成本高,外銷市場沒有著落。